第123页

夺宋[校对版] 浮沉 2346 字 2023-03-16

朝廷几个大臣还在因为‘三个衙内火焚’事件纠缠不清呢,至今没有找到凶手,童、蔡岂会甘心?

不过这次平北乱取得了一场胜利,外界虽未暄染,宋辽两国大员皆心中有数,辽使来后数落了大宋朝背信弃义之举,扬言要对宋廷用兵,以报复宋朝暗联女真人的险恶用心,更把童贯一些秘谋戳漏出来。

这几日郑居中好不痛快,眼看他就要拿下枢密院大权了,因为童贯暗约萧奉先、李处温的阴谋给辽使揭翻,赵佶气的跳脚,仍则童贯百般抵赖不认,但他无疑要失去皇帝曾予他的信任了,似是无可挽回!

虽则安敬不在北乱一阵中露头,但这一节外人不晓得,该是他的功劳,谁也抢不去,宋恽这个马帅先被赏了,食俸几何不论,他又捞了一个实缺,被授为签书枢密院事,是知枢密院事的副手,对于宋恽的擢升,蔡京、王黼、高裘、蔡攸也曾阻谏,但郑居中、候蒙两个人力挺,事实上如今郑居中权势更重了。

前些时他也又朝前探了一步,只因赵佶恼了童贯,一怒之下授了郑居中‘开府仪同三司’的政衔,他这个知枢密院事只前也就是过问过问军事,如今不同了,顶着开府仪同三司的衔,真正成了政治风云人物。

这日早朝,蔡京、王黼、高裘、蔡攸、李邦彦等一众权臣向赵佶纷奏‘六种人’祸乱朝纲的史事。

第5卷 经略江南

第141章 皇帝发飙了

自从得了那卷《帝御术之中枢权力制衡之道》之后,每有闲暇,赵佶必翻卷推窍,他本是聪明头脑,只是最大的志趣不在这方面罢了,但是做为皇帝,他还须考虑手中权力的应运,而安敬所献这卷‘制衡之道’是千百年来官场上的御权颠峰之著,赵佶历时数月,细细研磨,终于领悟了权力应运之妙……

不过‘制衡之道’专讲权力平衡要点,对识人、用人方面极少涉及,本来安敬献卷的用心就是想让赵佶把他手中的帝王权力抓的更牢一些,不至于让蔡京‘权倾朝野’,一系独大,真正的要点在于中枢权力最后的汇聚点,那个点是控制在赵佶手中,而不是在蔡京手中,往往赵佶认为蔡京‘言之有理’,那就移权了。

如今赵佶才真正明白了御权之道,回首之前的自已,好象太儿戏了,细细品味,更发现自已被蔡京等权臣完全架空了,凡国朝重事,自已向来没个主张,只听这些大臣的,他们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

这日早朝居然一个个拿‘六种人’之一的外戚涉政来言事,什么前唐的杨国忠如何如何了,其实矛头直指郑居中,郑居中也不示弱,拎出奸相李陵甫权势独大,一手遮天,暗喻眼下的蔡京,结果吵翻了天。

而六种人危害最烈的是宦官,可蔡、王、高等人半个字不提,不说童贯如何吧,想打他这个落水狗,却又怕把梁师成、杨戬给触怒了,是以宦官弄权的史鉴没人提,这一遭的矛头专对郑系,又说郑皇后无出,居正位中宫不免有闲话什么的,可以说这是头一遭对郑系正面发动的一场攻谏,换做以往,赵佶早怒了。

但是今天的赵佶却在细细观察朝中几个权贵的表演,蔡京始终不言不动,脸上却不无傲色,眯着斜视一干臣工打口水战,只他这付姿态,如今看在赵佶眼里就有点不顺眼了,脑海中却浮现出《帝御术》中的一句话:位极人臣者,其威仪必重,不可轻拿,不可轻授,非如此不足以示其位重;想想自已封这个开府仪同三司,授那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王授爵的,好多行事都极其轻率,唉,也难怪这帮大臣敢这么吵。

《帝御术》中另言:位重者德之必厚,殿上议国事之重,岂敢信口雌黄?其德何厚?其威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