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

江渝听了孙振东的话,不由了然的点了点头,接着对几个军校生说道:“我想你们一定很困惑,为什么我不让你们看《孙子兵法》,那一会我就给你们上一堂《孙子兵法》的课,你们可以来听,你们先回去吧!”

“啊!”几个学生没反应过来,校长不是不让他们看《孙子兵法》吗?怎么今天要给他们上《孙子兵法》?

几个学生离开后,很快消息就在军校里传开了,校长要亲自给大家上一堂《孙子兵法》,顿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朝着淮安军校“讲武堂”跑去。

讲武堂很大,但其实只是一个用钢架搭建得比较牢固的大棚子,讲武堂里放着一张桌椅。

当江渝来到讲武堂时,只见学生们正整齐、端正的坐在下面,双手平放于膝上,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股硬朗的军人气质。

但向后看去,却发现有三百名刚入校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坐姿虽然极力端正,但却缺少那种气质。另外三百名刚入校的士兵、军官,却和那些军校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就是我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伟大军事指导思想《孙子兵法》。”江渝坐下后对他们说道:“世界有三大军事指导思想,一个是德国的《战争论》,被英法美等国引用建立起了他们的军事体系,另外一个就是俄国《制胜的科学》,引导俄军建立了自己的军事体系,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中国的《孙子兵法》。而我们当前所建立起的军事体系,并非是用《孙子兵法》,而是吸取了《战争论》以及部分《制胜的科学》才建立起来的。”

江渝叙述之后,话锋一转,说道:“不可否认的是,《孙子兵法》确实是一部即使放在这个时代依旧是极为先进的军事指导思想。也许同学们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还要禁止大家阅读《孙子兵法》,但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中国看了几千年孙子兵法,为什么越看越不会打仗?这是为什么呢?”

是啊!为什么呢?

下面的军校生们都困惑得怎么也想不通。

“像我这种思想并非首创,明末时期《武备志》的作者茅元仪就认为,行伍之人忌看《孙子兵法》,这种思想甚至是从更早的时期便已出现了,也许在汉唐时期就已有人意识到这一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便拿《孙子兵法》当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按照我们字面上的理解,却是‘不用战斗即使敌人屈服’,可是同学们如果深入研究孙武创立的兵家思想,便会知道兵家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必战方有和。这岂不是前后矛盾?以孙武的智慧,岂会犯下如何低级的错误?”

“所以古人在研究《孙子兵法》时,那些深入研究者必然发现其中的问题,那就是《孙子兵法》在翻译中出现了错误。在春秋战果时期,不的原意是丕,丕的意思是‘多种’的意识,也就是说‘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正确译法并非不打仗就可以使敌人屈服,而是‘多种战斗方法才能使敌人屈服’,两种意思简直背道而驰。如今这个时代,工业技术迅速发展,军事技术日新月异,战争已出现了极为多样化的方式,如大兵团集群作战、破交战、敌后战、信息战、特种作战等等等等,如果我们在战争中只使用单一的作战方式,只会被敌人击败。就如壬子年中俄外蒙战争,我们使用特种部队和空军对敌人的铁路、公路进行破坏,还用空军对俄军进行空中轰炸。”

所有人听着江渝的话之后都是一愣,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流传广泛,没看过孙子兵法的人都听过。

江渝的讲解完全颠覆了他们原先的理解。

“还有一句话,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按照春秋战果之后形成的上下尊卑观念,就成了号召人们去思考阴谋诡计,而认为伐兵、攻城乃是不流入的小道。但实际上兵家形成之时,并无这种观念。孙武所说的意思是,要打击敌人谋略的首脑人物,同时打击其交往的亲信,同时要打击敌人的士兵、城池。就像是对付一颗植物,敌人首脑人物和亲信就像是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叶子,我们把叶子切除掉,就能使植物的正常光合作用被打断,其士兵就像是暴露出来的茎,其城池百姓就像是植物的根。如果我们只打击敌人的首脑和亲信,只会造成暂时的混乱,敌人会出现新的首脑。如果我们只打击敌人的士兵,尽管看上去我们已经消灭了敌人的军队,但不占领敌人的城池,他们就会像野草一般春风吹又生。只有从上到下一起打击,才能做到彻底的斩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