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页

宛城是荆州北边南阳郡管辖的一个县城。若干年前,张济叔侄忍受不了西凉高层李傕和郭汜樊稠等人之间的争权夺利,为了保存西凉军团的血脉,他们二人便率领近万铁骑兵离开长安,南下荆州,几乎是兵不血刃攻占了宛城。

近万铁骑兵消耗的物资是惊人的,一般的郡城就是砸锅卖铁也供应不起。但是近万铁骑兵的战斗力也是同等程度惊人的,铁骑兵就是战场上的巨无霸,移动的堡垒,攻守兼备。培养一支铁骑兵队伍的过程也是极其艰难的:骑兵的身体素质必须是上乘的,骑兵坐骑的品质也至少是中等以上的;选择骑兵和战马后,还要长时间特训骑兵的武技,特训战马的临战技巧;而后再是骑兵和战马的默契配合融为一体的训练……

总之,就是物资充裕,人员和战马充足,没有三年五年,铁骑兵是无法形成战斗力的,而一旦形成战斗力,在战场上又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的。所以,曹操一方,殚精极虑竭尽可能才训练不到五千的虎豹骑,虎豹骑也就是铁骑兵。曹操训练铁骑兵的方法还是从西凉军团首脑人物李傕的府邸缴获的……

为了支撑近万铁骑兵的正常运转,张济叔侄可以说三天二头带领麾下铁骑兵四处抢劫。数月前,也就是毒士贾诩带领女儿和一干随从来到宛城的前几天,张济叔侄去南阳郡抢夺粮草,结果遇到强敌:荆州牧刘表的儿子刘磐率领的官军以及南阳郡豪门宗族的族兵。刘磐依托城池抵挡张济叔侄的进攻,在混战中,张济被冷箭射死,而后,张绣率领军队饮恨而去。

当张绣率兵退回到宛城,荆州牧刘表却派遣使者向张绣求和,同时承诺赔偿巨量的物资作为补偿。当时,年轻气盛的张绣断然拒绝刘表的求和,矢志报仇,后来在贾诩的力劝下,张绣才忍恨接受刘表的求和。在贾诩的撮合下,张绣和刘表结成盟军。

张绣和刘表化干戈为玉帛后,张绣悲痛万分中办理叔叔张济的葬礼。而从此后,贾诩便帮助张绣治理宛城。在贾诩苦口婆心的劝说中,张绣暂时放下对刘表的仇恨,依照贾诩的建议,全力治理宛城,让自己有一个稳固的基地,为以后伺机向刘表报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十多岁的张绣可是对“德高望重”的贾诩言听计从。张绣本人精通武技擅长冲锋陷阵,可是管理一座城池却是他的盲区。张绣的性情和其叔父张济有着天壤之别:张济残忍暴戾,而张绣却是温厚仁义。

可是就算他有爱民亲民之心,结果在积非为是积重难返的官场潜规则惯例的操纵下,在胆大妄为的官吏贪抵制腐中,宛城的商业和农业并没有大多的改观,老百姓还是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苦日子。

原因无他,这个时代的官吏的脸面几乎都刻画“贪婪”二字,他们总是阳奉阴违欺诈张绣,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压榨老百姓的油水,“苍蝇肚里刮油,蚊子腿山劈肉”形容比喻他们的恶行,一点都不过分……以至于,普通居民一见到张绣便心惊胆颤,远远躲避!仿佛张绣就是一只大老虎。

自从贾诩亲自主持宛城的政务,他便以铁血的手段拨乱反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毫不手软的惩治违法乱纪的官员,同时倾力施行亲民爱民的政策:减轻赋税,缩减机构,大量裁员,压制地方豪门宗族……

一系列的瘦身运动后,短短的数月,在贾诩呕心沥血的付出中,宛城的各种面貌便大有起色,生机勃勃。当地各层次居民和张绣的铁骑兵逐渐融为一体了。张绣出现在大众场合,民众不再是惧怕的躲避,而是感激的拜见。民众的心态,好像是黑暗中见到了阳光那般充满希望,这种氛围,也让民众感觉到:如果没有张绣率军驻扎宛城,宛城也绝对逃不过惯匪强盗的侵犯骚扰……关系缓和了,民众也能想起张绣带给他们的各种好处了。

对于这些可喜的变化,张绣感到很欣慰。当然,贾诩的一些举措,也令张绣感到不理解的:贾诩特别重视斥候和细作的部署。贾诩从张绣的心腹的将士中抽调二百名充作斥候,二百名斥候被安排宛城方圆百里的重要路口和军事隘口;一些下岗的官吏则是被贾诩安排宛城附近的集镇当细作,以各种商贩的身份作为掩护,或者装扮成乞丐或者流浪汉隐身街头巷尾,隐迹于城镇村庄。

张绣觉得贾诩的举措有点过于小心了,这种细心的程度比女人还女人啊。

第二百四十四章 贾文和能力非凡

宛城的形势好转,血气方刚的张绣便要提兵进攻南阳郡。结果自然是被贾诩极力劝阻了,贾诩当时瞪着张绣骂道:“你个混小子,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你也不动脑子想想:你叔父张济在战场上死的不蹊跷吗?你比你叔父的武技强上多少?……绣儿,你知道南阳郡的深浅吗?据老夫的了解,南阳郡此时至少存在二位先天之境的超级猛将!你如此冲动,根本不深入了解南阳郡,盲目的进攻深不可测的南阳郡,能有多少的胜算?以你的武技修为去报仇,无异于以卵击石啊,那下场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绣儿,血海深仇,肯定是要报的,需要耐心的等待良机啊!……绣儿,我们首先要查明你叔父死亡的真相,而后找到元凶……绣儿,你千万要沉住气,张济都督的仇包在老夫的身上了!”

贾诩一生都未曾对别人许过愿,无论父母还是朋友,无论达官贵人还是穷人乞丐。如今面对张绣的报仇心切,他平生第一次许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