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页

徐庶亦是了得,既然察觉了诸葛亮的攻心计。张辽虽听有理,但却是急得好似浑身着火。徐庶见之,沉声而道。

“所谓清者自清。张将军不必多虑,坦然为之,反能显得我等清白。黄老将军并非愚昧之辈,诸葛孔明素来多智,自然心有提防。我等只需秉承本心,任由诸葛孔明口舌何等犀利,亦是无济于事!!”

徐庶之言,如同当头一棒。张辽一听,猛地一愣,顿时明悟。

却说诸葛亮暗中发觉已有唐将潜入城内,心中冷笑,暗想计策已成,与黄忠谓道。

“蜀王仁义充塞四海,又是汉室帝胄,深受天下百姓敬重,如此明君,焉会是那残害手足至亲的狡诈阴险小人?公子刘琦昔年与蜀王情同父子,此事荆襄之民,无所不知。倘若蜀王果有歹心,瞒一人、十人、百人或是可以。但岂能瞒得了荆襄数十万百姓耶?”

诸葛亮口舌如同利剑,不断攻打黄忠的心房。黄忠冷酷着面色,不发一言一语,与诸葛亮这等多智之士,对付他的最好方法,就是用沉默以对。不过黄忠一双虎目却是死死地盯着诸葛亮,只要他脸上稍微露出心虚的表情。黄忠立刻便会发作,拆穿他的虚伪面具。

可诸葛亮何等人物?这一言一词,说得字字铮铮,句句坦然,仿佛就像是在阐述铁铮铮地事实那般。两人相谈有一个时辰,诸葛亮已是说得口干舌燥,但却不见城内号角响起,召回黄忠。诸葛亮说了一个时辰,该说的也都说了,如若胡乱再说,只会露出破绽。诸葛亮自然不会犯这般低等错误。

“话以至此。还望黄老将军明察,你一生忠义,倘若误信谗言,屡屡助贼造祸,只恐晚节难保,他日受后人指骂!亮就此告退。”

诸葛亮拱手一拜,说罢,向马岱、潘平投去眼色。两人遂将诸葛亮推回阵内。不一时,蜀军内响起鸣金收兵的号角声。两军各自归去。黄忠沉着面色回到城上敌楼,坐于高堂,眉头深锁,不发一言一语,双眼却在徐庶、张辽两人来回转动,好似在等待两人问话似的。徐庶长叹一声,与黄忠如实而道。

“适才我等已听闻将士来报,说这诸葛孔明乱道事非,蛊惑将军。我等深信将军能看透其歹心,故而并无召回。唐、蜀两国交战,此下正是紧要时刻。唐王力排众议,召黄老将军前往此处抵御蜀贼。其心若何,天知地知,还望黄老将军莫要辜负唐王之厚望。”

徐庶此言一出,仿佛更胜过千言万语。黄忠脸色连变,想当初他听闻文翰召其前往把守东川。他可谓是又惊又喜。他毕竟曾为刘备麾下将臣,后转投文翰麾下,寸功未立,却受文翰极为赏识,封为神龙将之一。黄忠虽以老迈,但雄心未老,能与关羽、赵云等绝世悍将齐名,自然是无比感激。后来文翰召他把守河东,以防曹魏。黄忠受命后,凡事谨慎,事事小心,本欲借此立功以报恩德。不过曹魏却一直毫无动静。而就在唐、蜀两国交战正为激烈、紧要之时,文翰忽然来召,不顾前嫌,教他把守东川,抵御蜀兵。这般气量,纵然是如古帝舜、汉高祖刘邦等帝王,亦难得见有!黄忠临出军时,便暗发誓言,纵然粉身碎骨,不惜性命,亦要守住东川,击退蜀贼,保家卫国,已报恩德!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离间计(上)

那日的誓言,如显现在黄忠的脑海里。黄忠想到自己适才竟起了疑心,竟羞愧不止,泪流而下,哽声而道。

“唐王恩德,老夫万死难报其一!若有背负,愿受五雷轰顶,不得好死!!”

却说诸葛亮收军回寨,张飞、华雄等将今日本欲候着一番厮杀,以泄前番被黄忠所袭的晦气,哪知诸葛亮竟与黄忠在阵前对语,而且一说就是一个多时辰,后来更是虎头蛇尾地收兵撤去。众将皆是心疑,赶来帐内,皆欲询问。诸葛亮好似早就察觉众人心意,笑声问道。

“公等知亮阵前对语之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