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页

对关羽,是存问长辈;对关平,则是友人之间的往来,顺便时常送些赵襄带给关平之妻的交州特产小礼物。

换做他人如此,关羽多半懒得理会。但雷远是赵云的女婿、关平的好友,他拿着晚辈身份献殷勤,关羽实在拉不下脸面拒绝。

在给关羽的书信中,雷远多次提起,随着自家地盘扩大,兵力增加,内部的人心越来越复杂,而外部的敌友变化,更只在转瞬之间。他又反复说,交州军的精力全在提防江东,而江东惯施诡诈,须用可信之人应对,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

这样的语句看多了,关羽甚至觉得雷远有点魔怔。

想来是因为年轻人初担重任,底气不足,难免絮絮叨叨地抱怨。这一封封书信过来,便带着求教的意思。

雷续之身为董督交州的左将军,名位上与关羽相差无几。但他偏偏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低,时时保持恭敬。关羽对他的态度很满意,便时常回书点拨几句。

往来书信多了,关羽也觉得,像雷远这样凡事谨慎权衡也不是坏事。毕竟身为统领一州的大将,怎能疏忽?

他曾经专门给雷远写信谆谆教诲:

武人做到了关某和你雷续之这种程度,就已经不能只考虑厮杀破敌,一方面,目光要投向大处,要看清大局,更多地站在主公的角度考虑问题;另一方面,目光要投向小处,要关注部属们的心态,不能以为他们都天然与主公同心同德,要考察、管束、引领,适当地也要鼓励他们。

便如此刻的局面。

站在大局立场,关羽的目的首先是吸引曹军注意力,尽量迫使曹军调兵来荆北,以减轻汉中王在关中战场的压力。故此,他就非得摆出强攻硬打,不计代价夺取坚城的姿态。

而站在小处,关羽也想看看,当自己提兵北进的时候,近几年来陆续任命的太守和城池镇将们,究竟有没有能力,究竟是否称职。

既如此,大军便不必过于突前,就堵在宜城,假作攻城之状。曹军若来救援,来一支打一支;若后方有事,退兵也很便捷。

关羽又想起雷远不厌其烦地反复唠叨了。大概是庐江雷氏在江淮时,被孙氏卖得过于惨烈吧,雷远从来就不相信江东,随时随地都担心江东人扑过来捅自己一刀。

关羽轻轻笑了几声,起手落子。

雷续之如此,孔明其实也如此。这两人都是出奇的谨慎。倒不如我关某横刀立马的痛快。无论曹氏抑或孙氏,想做什么,我自有兵甲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