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页

不过一墙之隔,那些江湖中人跳了过去反而没了动静,仿佛就此消失了一般,林剑澜兀自与韦素心绕着李隆基和亭子尖缠斗,周边声音也是越来越小,最后竟只有他们几人打斗之声,心中虽俱是觉得有些古怪,又无法分神,半晌方听一人道:“韦卿家是为了寡人。”

这声音并不大,听起来温柔敦厚,若是刚才,无论如何也听不到,此刻四周竟是十分寂静肃穆,明月当空,清风徐徐,却是一字一字无不清晰,那人又道:“三郎,叫他莫要与韦卿家动手,若是伤了功臣,朕不会轻饶。”

这人每说一句,韦素心嘴角都要不自禁的抽动一下,此时秦天雄已扶着李隆基跃下亭去,林剑澜再无顾忌,见“雪藏”刺来,不加躲避反而挺身而上,那剑顿时“噗哧”一下刺入肩胛,林剑澜强忍疼痛,将那剑夹在手中,强笑道:“自古帝位之争,成王败寇,韦花王,原来你扶立的是……昔日的庐陵王殿下……我输了。”

李隆基早已跪下,叩头不已道:“侄儿拜见皇伯父,私自发兵,祸乱宫廷,千错万错都是侄儿一人之责,求皇上放过他们,要降罪只惩罚侄儿。”

那人正是庐陵王李显,已是一袭亮黄龙袍穿在身上,周围近百名宫女太监各提宫灯香炉等物,若干锦衣护卫持刀在旁。明晃晃的灯光下两柄黄罗大伞,另一伞下有一妇人,姿容艳丽,明光照人,满头珠翠,长相与武则天有几分相似,还未及李显答话,已开口笑道:“三郎起来,都是自家人,什么降罪不降罪的,你为了你父亲,韦花王是为了皇上,这本不是什么兄弟相残的事儿,只不过是事先没商量过,起了些误会,话又说回来,这种事情又怎能随意透露给外人?”

旁边大臣以张柬之为首已乌鸦鸦跪了一片,齐声道:“请圣上开恩。”

李显不禁一笑道:“看你们说的,朕本来也没有要责罚的意思,三郎平身吧。”李隆基方叩头谢恩站了起来,此时这些江湖中人心中才明白过来,这丐帮的长老唐子慕,竟然真的是临淄王李隆基,如此说来,丐帮与匡义帮这般拼命,是为了其父相王李旦。说起来简单之至,只是因为各为其主,兵变之事又不能随便与旁人商议,结果导致了这场好没来由的这场冲撞,他们兄弟此时相安无事,倒害得武林中人自己流血厮杀。

又听李显道:“各位爱卿都是难得的忠义之士,无论是辅助寡人还是朕的皇弟,均是为了大唐江山,自家兄弟,谈什么成王败寇?若今日是皇弟成功,朕也是一样的高兴,怎会怪罪?韦爱卿,你且放了那位公子吧!”

旁边伫立的江湖中人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见到一国之君,见这皇帝相貌端正,脸色白皙,略微发胖,十分温厚,但若说起威严来,还不如旁边那个女子,然而听他说话甚是明理,对江湖中人也是十分客气,自是要比操纵御寇司对付自己的武则天强上百倍。见那些大臣仍在跪立,不知谁觉得这般站着似乎不对,率先跪倒,慢慢的一拨又一拨的俯首纷纷道:“见过皇上!”

李显忙走了几步上前,扶了一人站起,慨然道:“先祖开国之时,也是江湖中的各位好汉鼎力相助,入朝为官的也有不少,直至今日还有不少后代仍在继承爵禄的。此刻情形倒和当年可有一比,各位英雄浴血一战,朕已在泰安宫设宴,三郎,你可要将功赎罪,陪好这些豪杰们!”

那被李显亲手扶起之人备感荣耀,几乎流下泪来,李隆基自然识趣,也弯腰将前排几个门派首领一一掺起,抱拳道:“虽是误会,但江湖中这么多兄弟伤亡,却是因我而起。各位帮主、首领,有什么损失我会一力承当,我受丐帮年帮主大恩,忝为长老,对各位永远还是个晚辈,今日之事,望各位武林前辈宽恕!”说罢是极庄重的一揖。李隆基话已说到这个份上,字里行间无不暗示着会给补偿,哪还会有人再当面不识好歹的追究?

卷四 第22回 惜琼花

李显颇为赞赏的点了点头,又长叹了一声,仰头向那亭子道:“或许各位壮士不知,韦卿家当年便是徐敬业的手下,人称‘乱松’,天下闻名,徐司马兵败后仍是不改其志,助朕得以重掌江山,这一隔竟是十数年之久!此时此刻朕实在不知应怎样奖赏,韦爱卿实是第一号功臣,朕已备好御辇,爱卿一定要与朕同车而行!”

韦素心为了收拢人心,自然早已透露过自己便是当年的“乱松”,只是与当今皇帝同车而行,这份荣耀即便是开国功臣也不能轻易享有,旁边的江湖豪客有的连声赞叹,有的则对韦素心妒忌之至,有的则早已在暗暗打算是不是趁此机会入朝捞个官做做。

而这个中酸甜苦辣,只有韦素心自己知道,林剑澜离他甚近,只听他嘴中发出“咯吱咯吱”的糁人响动,那插在肩胛中的剑始终不曾拔出,竟在不断抖动,自是咬牙切齿恨到了极点。

林剑澜被那剑戳的不轻,随着剑身抖动,一阵阵的抽痛不断袭来,却仍是笑道:“韦花王可立了大功了,晚辈恭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