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

倘若细论起西夏的起源,直可追踪至唐初。这个由党项人建立起来的国家十分神秘。建国之时以夏为国号,时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多称之为“西夏”。

党项人本是古羌人的一支,最早居住于青海东南部的黄河九曲之地,直到南北朝末期才算是进入了中原史册记载。隋书上曾载:“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然而,最初的党项,却是因鲜卑族大姓“拓跋”而进入中原的。

原来,西夏虽是以党项为主体的一个国家,但其早期的统治核心拓跋家族却源于鲜卑。昔日,鲜卑族人南迁之后,与党项人通婚融合,此后,拓跋氏便率领党项人游走扩张,并逐步建立了强大的西夏王朝。史书亦曾记载,李元昊上宋仁宗表章曰:“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足可见西夏与鲜卑的密切关系。

早时,唐初便崛起于西藏高原上的吐蕃国,正日益向外扩张,北上并灭了吐谷浑,并侵袭威逼党项羌族。致使原本散居西北的党项部落南迁,党项族原住地为吐蕃占领,留下来的党项族人为吐蕃贵族所奴役,吐蕃人称这些人为“弭药”。失去依附的党项羌请求内附,被大唐安置于松州一带,后党项羌逐步繁衍出了数个大部落,其中以作为盟主部落的拓跋氏最为强大。唐开元年间,居于青海东南一带和甘肃南部的党项羌非常恐惧吐蕃军队的四处劫杀,便向唐玄宗求救,因而被迁至庆州。自此之后,拓跋氏便在庆州定居。安史之乱后,大唐名将郭子仪由于担心异族生事,便建议唐代宗将当时在庆州的拓跋朝光部迁至银州以北和夏州以东,该地却是南北朝之时匈奴人赫连勃勃的“大夏”旧地,当时被称为平夏,所以这部分党项羌就成为平夏部,即日后西夏皇族的先人。

唐僖宗中和元年,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平黄巢之乱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姓李。因其占据夏州,李唐皇朝便封其为夏国公,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便世世代代成为了当地的藩镇势力。这部分党项羌人武装也被称为定难军,其势力范围以夏州为中心,包括夏、绥、宥、银四州皆为拓跋氏之私人领地。

到了五代十国之时,无论中原何人当政,西北李氏皆俯首称臣,从而换得了其宗族在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

自此,平夏部党项羌之势力便得以逐步扩张。不过,一直以来,李氏一族均甘心以诸侯自居,这种情形,直到大宋初年才发生了转变。

太平兴国五年,定难节度使李继筠卒,李继捧嗣位,自立为留后。宋太宗授其为定难军节度使。太平兴国七年,李继捧主动到东京开封府朝觐,放弃世袭割据。宋太宗大喜,授继捧彰德军节度使,并有重赏。其后,李继捧之族弟李继迁反宋,宋太宗用赵普之计,重新任命李继捧为定难节度使,并赐名赵保忠。后来,李继捧因有与李继迁私下联络之嫌,被宋太宗免官。封宥罪侯,赐第京师。后迁右金吾卫上将军,判岳州,移复州。景德元年,宋真宗授其为永州别驾,诏监军监视,不久去世,赠威塞军节度使。

李继迁与亲信出奔地斤泽,联结党项豪族,抗宋自立。后其势渐盛,不断攻掠宋边地。雍熙二年二月,遣使至银州,佯与宋都巡检曹光实约降,至期伏兵葭芦川,诱杀曹光实等,假其旗帜,袭据银州。三年,附契丹,受封定难军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四年三月,于王亭镇败宋知夏州安守忠部三万众。淳化元年,契丹封其为夏国王。二年七月,归附于宋,授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旋又附契丹,并联结契丹军,多次袭击宋西北边境。至道二年三月,宋洛苑使白守荣护送辎重至灵州,李继迁设伏浦洛河,佯弱诱敌,大败宋军,获粮四十万石。三年十二月,复上表归宋,授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未几,再次攻宋边地。咸平六年三月,破灵州,改名西平府,定为都城。六年初,宋遣使议和,割银、夏等五州与之。十二月,攻吐蕃西凉府,吐蕃军伪降突袭,继迁中箭逃归。次年正月,因伤卒。

至此,赵宋王朝事实上已经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

李继迁之子李德明嗣位之后,对内保境息民,恢复生产;对外附辽和宋,倾力向河西一带扩张势力。其间,南击吐蕃,杀吐蕃大首领潘罗支,夺取西凉府;遣子李元昊西攻回鹘,大大拓展党项羌族的领地。两年后,略取瓜州和沙州。北渡黄河建城,定都名为兴州。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位后,广建宫城,升兴州为兴庆府。并在城内大兴土木,扩建宫城,广营殿宇。兴庆府的布局,仿照唐都长安、宋都东京。李元昊还依照中原王朝的礼仪,设立文武百官,在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机构为: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司、磨勘司、文思院、蕃字院、汉字院等。地方分别设州、县。筑台城南,于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在此受册,即皇帝位。此后,西夏历代皇帝皆以兴庆为都城。

李元昊称帝建国之后,宋廷上下极为愤怒,至此,双方关系正式破裂。此后数年,李元昊相继发动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于庆历四年,在河曲之战中击败携十万精锐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奠定了宋、辽、夏三分天下的格局。此时,西夏总兵力约五十万人。

作为一代开国君主,李元昊以其过人的政治、军事能力闻名于世,但正如许多帝王一样,“残忍”这两个字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由于其生身之母卫慕氏之兄弟卫慕山喜曾密谋刺杀于他,以夺权位。阴谋败露之后,卫慕一族遭到了李元昊凶残的杀戮。李元昊将卫慕全族绑上石头,沉入河底,又用毒酒赐死了自己的生母卫慕氏。其时,李元昊的妃子卫慕氏乃是其母的侄女,因为反对元昊对生身母亲的残忍行径,李元昊便将其关了起来。不久之后,身怀六甲的卫慕氏诞下一子,李元昊另一名妃子野利氏因嫉妒卫慕氏,从而进谗,言此子非元昊亲生。于是李元昊一怒之下将卫慕氏母子二人一并杀掉,其人之凶残可见一斑。

大败宋辽之后,李元昊愈发不可一世,日益暴横淫纵,甚至将儿子宁令哥之妻纳为宫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