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页

“好,好!”龙佑帝眼中露出一抹喜色,很快隐去,肃然说道,“近岁灾变频频,天文变于上,地理震于下,人心恐惧,物论纷纷。那些大臣说,凡有灾变怪异,皆因君主不能举直错、枉用贤、退不肖,怪朕不施仁政、不行善道!朕倒想问那些乱臣贼子,究竟这天下是谁说了算?谁在违天背公,囊举国为一人之私?你回来得正是时候,我要让他们看看,但凡举贤用能,革新除弊,我决不犹豫。”

好一番少年天子的壮志豪情。郦逊之被皇帝一腔热血激得壮思飞扬,但想起父王的话,又冷静下来,说道:“陛下圣明。但事大不可速成,宋襄求霸丧师、汉景削七国而诛晁,都可为帝王龟鉴。陛下何不循序渐进,不急务近效,辨善恶明赏罚,兼用文武之材,待朝中气象一新后再行变革?”

他说到这里,想起父亲的话,微微有些赧颜。的确他只有书本和老师灌输的道理,全无济世的经验,知易行难,皇帝若真的委以重任,郦逊之也不知他是否就能完成得漂亮。

但他有决心,甘以肝脑涂地,报效国家。

龙佑帝微笑,对他的言辞颇为满意,点头道:“你说的与顾相一般无二,此事我慢慢再与你商量。现下有件紧要事,得先办了才好。”他忽然敛了笑容,“嘉南王府失银案,你该听说了吧。”

“不仅听说了,且亲见郡主燕飞竹被人绑架,我想皇上可以先排除嘉南王监守自盗的可能。”

龙佑帝扬了扬眉,直视他说道:“你下结论相当快捷呀,不过也有道理。你久居在外,对现今朝廷有何了解,不妨先说与我知道。”

龙佑帝直接问政,郦逊之不敢怠慢,不假思索地道:“请皇上恕逊之无礼,逊之初到京城,若说错了话,请皇上原谅则个。”吸了口气道,“皇上虽已亲政,可太后与雍穆王仍把持朝政,这些年来朝中十之有七是金氏的人,他们盘根错节,根基深厚。剩下的三分人,像嘉南王远在江宁,平时对雍穆王鞭长莫及。我父王是另一种,正如皇上所说的装聋作哑,不闻不问。左王爷则是第三种人,听说他对金氏有意讨好,也不和其他人作对,明哲保身,远离是非。至于明着与金氏作对的人,朝中早已不剩几个。”

“何止不剩几个,简直是一个不剩!逊之你说得很对。照你说,我该如何对待这几种人?”龙佑帝始终侧耳聆听,这时见郦逊之停了,才露出赞许的神色。

郦逊之欲言又止:“逊之不敢替皇上拿主意。”

龙佑帝摇头道:“无须顾虑。”他脸上有种落寞的神情,郦逊之正为难措辞,忽然门口响起两声敲门声,解了他的急。龙佑帝眉头一皱,一股严厉的目光自眼中一掠而过,恢复了不苟言笑的帝王威严。

郦逊之不禁想起姐姐的话,皇上的心机很深。其实皇帝亦是凡人,一样有痛苦烦恼,做皇帝并不见得自由自在,甚至不能按本来意愿行事。郦逊之默然想道,龙佑帝即使有心机,也是为势所逼。

门外响起一个小太监的传话声:“启禀皇上,太后懿旨,宣郦世子觐见。”郦逊之正欲走去开门,龙佑帝摇摇手,亲自过去,郦逊之没看到他此刻的表情,但他猜测一定不好看。

龙佑帝打开门,冷漠地朝那小太监问道:“还有谁在太后跟前?”小太监道:“昭平王。”龙佑帝道:“雍穆王回去了吗?”小太监道:“是。”龙佑帝哼了一声,冷冷地道:“你倒是惜话如金。叫什么名字?在谁手下当差?”小太监道:“小人金明,刚来伺候太后。”

龙佑帝听了他的答话,点头道:“你回去禀告太后,朕这就来。”等小太监走远后,他仔细关上门,一脸无奈地道:“这门里门外,搞不清有多少人姓金。但凡我说话,没一句不给耳报神听见,传到太后、王爷那里去。今日难得关上门清净,他们还是不许。哼,哼……”

他苦笑起来,笑容中有几分悲愤与阴沉:“这种皇上,做不做有何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