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页

安伯胥统率八军下岭南,声势十分喧赫壮大。但一路上他们所经过的几个州县,却因为对他们的饮食起居照料不完善,而遭受斥责甚至革职的官吏,多得数不胜数。于是便有“侍候安军真不易,一有差池即没命”的风声传出,使他们征途所必经之地的大小官吏,个个提心掉胆,莫不惊恐万分。

商河县便是安伯胥的大军必经之地。两天后,大军便将开到。三年前,张在晨进京参加科举,中了进士,被指派到商河任知县。商河县原本居民的生活就很清苦,张在晨上任后,尽量对居民少一些赋税。三年以来,总算有些成效,可是县衙的库存却不殷实。

张在晨比王宋二人受的儒家思想熏陶更浓,儒家思想注重的是入世,是建功立业。所以他进京赶考,而王宋二人却到牡丹花会里去闲逛。因此,张在晨十分珍惜这个官职,县令虽小,却是百姓的父母。张在晨做得可是尽忠尽责。但是如今安伯胥的大军就要开到,到时,只要一有差池,便会被革职。要是大怒的话,说不定会被砍头丢性命呢。

秦慕楚听了,终于听明白了他们所担忧的事。他沉吟了一会,对王宋二人说道:“你们带我去见张在晨,说不定我有办法帮他度过这一关。”

第四十三章 安军易侍

商河县衙大堂。

堂下两边各站了一排捕快,均是默不作声。张在晨则在堂上方寸之地踱来踱去。安伯胥的军队就要过来的消息,让他焦头烂耳,几天都没有睡好。

张在晨心里默想道:“三年的县令就要做到头了吗?唉,这安将军也真是的,为何偏偏要途经本地呢?那些富得流油的大县都无法满足他,本县如此贫脊,又拿什么来满足他呢?唉呀,文庆和宋平又到哪去了?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却不知道跑到哪喝酒去了。”

“大人!大人!”王庆文与宋平的声音同时从堂外传来。两个人的声音里透着些微的兴奋。话声才刚停,张在晨便见三个人走进了大堂。

张在晨见了,急道:“哎呀!都什么时候了,你们两个师爷还有闲情到外面去交朋识友么?”

别的知县都只有一个师爷,张在晨倒好,见两个好友来了,索性把他们二人都聘为师爷。三人的关系本就十分熟络,在堂上时,便以上下级相称,而在堂下,他们则还是以兄弟相称。王宋二人除了在堂上做好师爷的本份外,最喜欢的便是到酒楼去喝酒吟诗,以诗酒会友。

王文庆听了张在晨的微词,轻轻笑道:“回张大人的话,属下给大人介绍一位同乡。”

张在晨听了,也不答话,而是举手示意王文庆继续说下去。他目前哪有什么心思来会什么同乡呢?

王文庆望了宋平一眼,宋平接着道:“大人!属下到酒楼去,也是为了想办法啊,我们想不出,还有平民大众呢,这叫集思广益嘛!”

张在晨听了,才转过头来,说道:“哦?唉,你们就别添乱了。”

王文庆连忙把秦慕楚拉过来,对张在晨说道:“大人!这位便是我们的同乡。秦兄,来,见过张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