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页

战国时期,魏国的名将吴起在其《吴子》一书中说道:“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

战法训练要教会部队运用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阵法与战术训练要教会部队懂得怎样由圆阵变方阵,由跪姿变立姿,由前进变停止,由向左转向右,由向前转向后,由分散变收拢,由集结变疏开。各种战法、阵法和战术变化都进行认真训练之后,才可以给部队配发兵器。

训练由各部的副将负责,他们严格按照温子君的布置进行训练。

军人的三个准则,第一,服从;第二,服从;第三,还是服从。

温子君要所有将士首先要做到的,便是服从。每个将士都应把服从当作第一准则。

不听从命令者,初次鞭笞四十,再犯杖打八十,三犯者,杀。

这是温子君上任后的第一条军规。开始实行时,新兵老兵都有人触犯此军规,但在温子君斩杀了三人后,再无人敢犯。

温子君还给全军新增一条军规:每天晚上睡觉前,均须读《论语》半个时辰。

全军的将士,大部分来自平民百姓,并且大部分都是目不识丁之流。当然,会读书的那些书生,亦不可能被招进来。他们认为,作为战士,只要勇敢,一往无前地杀敌便可以了,他们根本不需要识字。

这条军规刚颁布时,许多将士都不理解。就连副将们都有点不知所以。许多人都认为,他们本来是舞刀弄枪的勇士,如今却要吟诵之呼者也,其战力必定减退。但是,在温子君把副将武陵鞭笞一顿后,再无人敢不遵从这一军规。

让众将侧目的是,自从读了《论语》后,兵士们的纪律性更强了,战力不单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蕴含了多少治国安邦,为人处事的道理。其中许多关于自身修养的道理,如里面谈到如何做一个君子,说只要做到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三条便是一个君子。

同样是打打杀杀,但读了《论语》后,将士们的心灵受到一次净化,他们面对敌人时,会更加冷静,勇敢,坚强。

后来,温子君又加上一本《孙子兵法》。当然,他并不是说要把所有将士都培养成一个孙膑。只不过,像《孙子兵法》这样的兵书,至少读一读是无妨的。更何况,有些人根本就读不懂。但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了总比不读要好。

很多事情,我们做了总比不做要好。

黄河帮里来的一百名精通水战的帮众,亦分派到各个部队,配合副将们一起训练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