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页

蛊门门主乃是木世与金华的大师兄土浑。门里还有四大长老,平时也不怎么问事,只有当蛊门发生重大事情时,他们才会站出来。

苗疆的男男女女都会养蛊,自然也会放蛊,解蛊。当然,他们所会的,都是一些比较平常的蛊术。如蛇蛊、篾竹蛊、石头蛊、泥鳅蛊……

苗疆之所以养蛊蔚然成风,却还是缘于汉人的侵略所致。古时汉人为了扩展疆土,祸及苗疆的少数民族。他们为了保护家园,不得不奋起抵抗。但是汉人的文明极其发达,战争装备优越于他们百倍,而他们的生产劳动工具都还很落后,往往难以抵挡汉人的铁蹄。于是,他们便开始大量养蛊放蛊,而汉人对于这些毒物则大多是惧怕万分。

汉人退走后,他们也没有停止过养蛊。不过都是像养宠物一般待之。但其中还是有些不法之徒,专门研制蛊毒来谋财害命。导致当时苗疆四处人心惶惶,不得安宁。

最终,为了制止那些不法之徒,苗疆民间自发形成了一个组织,那就是后来的蛊门。蛊门也没有什么很好的武功,便也走养蛊的路子,以蛊制蛊,以毒攻毒。为了能够克制那些不法之徒所研制的蛊毒,他们唯有研制出更为复杂,高级的蛊毒出来克制。

就这样,蛊门由于有广大苗疆族人作后盾,胜利的天平渐渐移向他们一边。再经过漫长的一段时间,蛊门基本肃清了苗疆的不法之徒。他们也就成了苗疆人的英雄,被人尊称为圣门。

蛊门亦由此形成了一套自成一体的蛊术。他们的蛊术比起寻常人家的来,又是强上百倍。不过蛊门非常英明,他们宣布:凡是苗疆之人,无论贵贱,均可入门学蛊。如此一来,蛊门便逐渐壮大起来。

再到后来,中原的江湖人士与苗疆蛊门有了接触,当然,期间也免不了相互厮杀。苗疆蛊门才正式为中原武林所认知。不过,蛊门之人一般也不会离开苗疆,对中原武林没有构成什么威胁,只要中原武林人士不去打搅他们。

但蛊门也开始见识到中原的高超武术,亦开始吸收中原武术精华,再与原有的蛊术结合起来,才有了今天的蛊门。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一心为民的蛊门,亦渐渐良莠不齐,偏离了最初的宗旨。门内互相侵轧,争权夺利,勾结外族的事时有发生。但不管如何,蛊门在苗疆根深叶茂,因而时至今日,依然屹立不倒。

事实上,纵观历史,哪一个朝代,哪一个组织不是如此呢?一旦在民间获得了绝对的权利后,便开始腐败,开始走下坡路。他们不知道,一旦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他们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权利。

“好了!儿郎们,收拾好一切,准备翻越蒙山归家去了!”金华见休息得差不多了,站起来大声地叫道。

三十几个人,排成一条长线,开始踏上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山路极不平整,拳头大的石块到处都是,人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的。

上得半山腰时,四周全是高大的树木,乃是常绿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把天空都遮蔽了。明明是正午时分,却见不到半点阳光,仿佛是在黑暗中行进。脚下全是枯枝败叶,脚踩上去沙沙作响,偶尔还有踏断枯枝的脆响。林间飘着若隐若现的云雾,散发着只有树林才有的潮湿的夹杂着泥土的气息。

蒙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经年有雨,雨多而形成云多雾多,古称“漏天”。

太阳西斜时,众人才到达蒙山山顶,沿着山顶的小路一直向北,到了莲花峰便一路往下走。峰底就是苗疆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