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

早在南下濠州之时,他便与庄铮、刘伯温等人商讨过郭子兴或许会有的反应。刘福通在颍州的背弃,实在已经将明教诸部貌合神离的嫌隙扯至最大,他们委实不敢再对任何人轻托信任。

城门前郭子兴的非难已经让赵禹心生警惕,因此而觉得朱元璋改换五行旗驻营的可疑,入濠州时更隐隐将郭子兴独子郭天叙钳作人质。临走前收到血书示警,更笃定了他心中郭子兴要火并五行旗的猜测。及至悄悄潜回濠州,听到这两人谋划后才知自己还是想得浅了一层,他们竟丧心病狂到要水淹淮上大营,一举消除五行旗和来犯的元兵!

朱元璋连番献计,皆直中五行旗软肋,郭子兴更雷厉风行,深夜遣兵,可以说占尽先机。哪怕已经洞悉到这个阴谋,赵禹都觉无法破解。冒险现身,便是要赌一把,赌郭子兴没有与敌偕亡的决绝。万幸自己赌成了,否则哪怕杀了郭子兴与朱元璋,濠州大乱也不可避免。尤其听到朱元璋道破自己都隐约不清晰的意图,赵禹越发不能让濠州陷入动荡之中。

沉吟许久,他才抬头望向朱元璋,悠悠道:“朱大哥,想不到,着实想不到……”

朱元璋瘫坐在椅上,颇生万念俱灰之感,闻言后只是心灰意懒的笑一声,说道:“是啊,想不到。天时地利人和可算到,天命怎么算?天命在你,人力终究有穷。”

念起怀中血书,赵禹轻叹道:“机关岂能算尽,天命又是个什么东西?我从不敢说自己有什么可昭日月的赤诚之心,不过你们的算计也着实阴毒了一些。五行旗何辜?近万老弱教众又何辜?水淹联营,片甲不留……”

“既然涉局,哪个还能独善其身?成王败寇的故事,分讲了几千年,人命多少条,终究只是世间添一小故事。你这样讲,我倒要问一问,颍州数万军民何辜?刘福通事必不成,难道你看不透?”

赵禹默然以对,正如朱元璋所言,早从颖水畔放过刘伯温开始,他便已身涉局中,再难恬言作无辜状。进一步便难退,或许这是此时堂中三人皆相通的心境。沉默片刻后,他才又望向郭子兴,问道:“鞑子淮北大营实力如何?”

郭子兴听到这问题,心中一颤,回答道:“淮北大营立于元初至元年间,是鞑子南下灭宋的前站。数十年来皆是镇守淮右的重镇,其统帅彻里不花袭父职统领营中五万军马……”他不清楚赵禹因何发问,便将自己所知情况详细讲了一遍,不无忐忑。

一路南来,赵禹认真恶补过一番军事常识,虽还算不得熟通军务,也不再是以前那个门外汉。将郭子兴所讲情报与李家庄园所获图册上的信息两下对照,他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设想,便说道:“待令郎帮我取下滁州后,我会着五行旗帮助郭坛主共守濠州,击退彻里不花。”

“甚么!”郭子兴闻言大骇,他不惜代价攻打滁州为的就是谋取一个战略纵深之地,岂肯甘心赵禹红口白牙就谋夺去!

见郭子兴惊骇无比的样子,朱元璋蓦地一叹。赵禹既出言要谈判,谋取滁州已是题中之义,可笑郭子兴还见机不明,一副大惊小怪的样子。

赵禹坦然道:“若能和睦相处,我是不愿与郭坛主兵戎相见的。况且大业未竟,本教诸部若先阋墙于内,只叫鞑子得个渔翁之利。郭坛主若能清楚这其中利害,大家心平气和自然最好。”

“呵!心平气和?我自家儿郎子弟兵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地盘,岂可拱手相让!你若想取滁州,为何自己不去攻打!”郭子兴气愤填膺,怒视赵禹。

赵禹点点头,认真道:“我是准备打的,可是被郭坛主抢先一步。眼下五行旗没有别的好去处,纵使强人所难,也要做一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