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页

落日风雷[校对版] XVLEII 3156 字 2023-03-20

寿亲王得到小蔷小薇送来的消息,心急如焚,当即进宫求见圣驾。皇帝日日在宫中与一干近臣方士讲经论道,乐此不疲,废弛政务,多日不朝。听说叔父求见,只当他又是来进谏的,皇帝头痛之极。叔父与他虽有君臣之别,却也算是长辈,抬出祖宗社稷诸般大道理,反驳不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拒而不见。他命内侍称说龙体欠安,将寿亲王挡在乾清门外。

寿亲王有为而来,岂肯罢休,一日三请。挨到第三天,皇帝推不过只得诏见。却将觐见之处选在乾清宫之侧,月华门之西的隆道阁,并命封为护国真人的白云观主等几名妖道作陪。他这是要与叔父斗法,让寿亲王识趣点,不要再罗罗嗦嗦。

隆道阁底层的仁德堂上,众妖道陪坐两侧,一个个峨冠羽衣,道貌岸然,还真有几分出尘之味。身着便装的皇帝斜倚在龙榻上,羸弱无力,神情恹恹。

寿亲王疾步入堂,行过君臣之礼。皇帝亲热地挽他共座,笑道:“皇叔时常责朕妄信道术,不纳谏言,耽误国家大事。为何自家却请了一名老道士为郡主治病,待如上宾。皇叔宽以待己,严以责人,今日莫非又欲劝谏不成?”

寿亲王心想:“一定又是这几个妖道在圣上耳边吹风,说我的坏话。”说道:“臣知罪矣!这几日冥思苦想,终有所悟。前汉文帝景帝从老庄之学,无为而治,遂致天下太平,万民乐业。大汉威德深植民心,虽经王莽之乱而终能复兴。可见道术亦是正道之学。只是千载之后,一些江湖术士曲解老庄之言,兴邪术蛊惑人心,大异老庄初衷,陛下未可轻信也。”

皇帝道:“皇叔之意,是说朕信任的这几位仙师皆是邪术惑人的江湖骗子,皇叔府上那位老道士却是老庄正统。”寿亲王正容道:“臣正是此意。”皇帝大笑道:“皇叔差矣!听说尊府的那位老道士只是略通些医术,在正阳门外行医糊口。只因误打误撞医好了郡主的疾病,皇叔即信任有加,敬若神明。却不料此人并无多少真才实学,夜寝家中,祸从天降,被一江湖宵小所算,一命归西。皇叔说他是一位有道之士,岂不荒唐。”

寿亲王道:“此事虽然不假,却不似陛下所言。宵小行凶之时,老神仙施法术逃脱兵劫,安然无恙,现正恭候于乾清门外。陛下如果不信,可命他进宫见驾。”

方才还在暗中冷笑,幸灾乐祸的众妖道此时均大吃一惊。白云观主道:“乾清门乃大内禁地。不奉诏令,擅入宫禁,已犯下不赦之罪。陛下应命禁军擒此妖人,斩首以正国法。”

皇帝却对老道士遇刺未死之事很感兴趣。摆手令诸人勿言,说道:“内侍说皇叔是只身入宫,并无从人跟随。皇叔欲欺朕否?”寿亲王道:“非常之人,不可以常理忖之。老神仙道术通玄,肉眼凡胎焉能识其法体。陛下可命内侍去乾清门外呼唤,老神仙即可现身。”皇帝大喜,当即命内侍传谕召见。众妖道万分懊恼,却无可奈何。

过不多时,只听殿门外传来内侍尖锐的嗓音:“老神仙传到!”只见一鹤发童颜的老道士大袖飘舞,御风而来,拜倒阶前,口称:“臣道妙徼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皇帝笃信道术,对修道之人自然格外礼遇。下龙榻降阶相迎,亲手搀起,上下打量。只见老道士风骨不俗,飘飘若仙,皇帝更为欣喜。命内侍搬来锦墩,让他坐于龙榻之侧。众妖道虽然忌妒,却不敢稍露异色。

同胞手足,骨肉至亲,天性之中便有些难以言喻难以察觉却又牢不可破的微妙情感。皇帝虽不知当面而坐的就是他曾下毒暗害,事后又悔之不及,深感内疚的孪生兄弟,但天性使然,心中隐隐生出了几许好感,几许亲近之意。笑眯眯说道:“朕闻仙长乃有道之士,不知制何经籍,修何仙业?”

天赐略略欠身,说道:“贫道乃山野俗夫,逃世潜修,只为修身养性,祛病强身,焉敢妄谈仙业。”皇帝道:“仙长隐身于乾清门外,众目睽睽之下,居然无一人能知仙长所在,此非仙术乎?”天赐道:“此乃障眼法,雕虫小技,不敢污陛下之耳。贫道久居乡野,不知礼仪,擅入宫禁,望陛下恕罪。”

皇帝心想:“良贾深藏若虚。他如此谦逊,可见是真正的有道之士。我身边这几位只会大言欺人,胸中却无多少真才实学,均不及这位仙长。”无形中对天赐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说道:“请教仙长,何者为道?”

天赐道:“道乃大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万物运作之理也。其体无形无相,其用一阴一阳。太极未分之时,道包阴阳,太极即分之后,阴阳生道,一而二,二而一也。”皇帝道:“道可求乎?”天赐道:“可求也,若不可求,我辈修道何为?”皇帝道:“如何求之?”天赐道:“禀以自然,顺乎天命即可。”

皇帝大喜,心想:“那几位与我讲经论道,不是说什么‘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什么‘玄而又玄,众妙之门’,故弄玄虚,空洞无物。何如这位仙长之言,深入浅出,开我茅塞。”又问道:“修道有何益处?”

天赐道:“小则惠及自身,安而不病,壮而不老,生而不死。大则惠及天下,普济世人。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也。惟人也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于天地齐而同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