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落日风雷[校对版] XVLEII 3635 字 2023-03-20

宓日华道:“我就不信区区一妇人会有这般雄才大略,更不会知道你我,破格提拔。表兄素来高深莫测,不可以常理忖之。他要隐藏行迹,没人能找出来他。”

韦应麟久闻天赐大名,只恨无缘得见,叹道:“这位李公子真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如今李大人沉冤已雪,他为何迟迟不肯露面?”宓日华道:“我有一个主意,好歹挖他出来,问问他是在搞什么鬼名堂。”韦应麟孟文英喜道:“贤弟有何妙计?”宓日华道:“妙计谈不上,只是一个笨法子。咱们去把段护卫程护卫请来帮忙。他们久走江湖,谙熟武林动态,与京里的地头蛇也有交情。向这些地头蛇打探消息,或许能够找到线索。”

韦应麟喜道:“好主意,我这就去请两位师父。”说曹操曹操就到,只听堂下有人问道:“应麟,何事找我们?”段云鹏程万里推门而入,佩刀挂剑,穿一身崭新的官服,分外精神。

韦应麟上前行礼,说道:“徒儿想请两位师父帮忙,打探李公子的下落。”段云鹏道:“李公子?是素有神箭天王之称的李天赐李公子吗?我们便是为此而来。今晚圣上忽然差我与程老弟出京公干,多次提起这位李公子。我想李公子是宓大人的表兄,特来知会一声,并问一问李公子现在何方?与圣上有甚关系?为何你们反而问我?”

孟文英三人大喜过望。果真让宓日华料中了,天赐果然在京里,果然结识了圣上。韦应麟急忙问道:“圣上是如何提到李公子的?何事差两位师父出京?”

段云鹏道:“圣上命我们前往江南,到武林盟去找一位名叫林秀雅的姑娘,接她入京。这事好生奇怪,圣上是如何知道这位林姑娘的,为何又要接她入京,她肯同咱们走吗?武林盟已经造反,咱们都是官府中人,此行岂不危险之极?咱们心里作难,嘴上却不敢说。圣上似乎看出咱们的难处,让咱们去找醉果老张清泉,恨地不平李伯年,一言断生死顾一言三人帮忙。这又是一件奇事,咱们说与他们没什么交情,只怕他们未必肯帮忙。圣上却说无妨,只须说是神箭天王差来的,他们一定不会推托。”

宓日华喜得抓耳挠腮,大叫道:“这就不会错了,表兄一定在京里,一定在圣上身边。段大人,圣上又说了什么?”段云鹏道:“当时我们又问圣上,如果林姑娘不肯走,又当如何?圣上笑了笑,取过笔墨写了些什么,折成方胜交给我们。喏,就是这个。”从怀里摸出一个方胜,展示给大家,说道:“圣上说把这个交给林姑娘,她就不会怀疑。要我们嘱咐林姑娘不要忘了两件紧要的东西,这东西又是什么?奇怪,真奇怪。”

韦应麟三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宓日华道:“段大人,这方胜可以打开看看吗?”段云鹏一阵犹豫,圣上的密信,怎能轻示于人。程万里却大声道:“老段,怕什么,宓大人又不是外人,断不会泄漏出去。圣上只是随手一折,又没有密封,自是不怕人看的。”这话也有几分道理,段云鹏微微点头,将方胜交给宓日华。

宓日华却犹豫了。圣上没有密封,那是相信段程二人的忠诚,相信他们不会随意拆看。如果让他宓日华拆看了,岂不是坏了他们的忠心义气。想来想去,终于还是抗拒不了好奇心,展开观看。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写着一首《南乡子》:

楚楚窄衣裳,腰身占却,多少风光。共说春来春去事,凄凉,懒对菱花晕晓妆。闲立近红芳,游蜂戏蝶,误采真香。何事不归巫峡去,思量,故到人间恼客肠。

这分明是一首艳词,大家似有所悟。韦应麟道:“咱们这位皇帝陛下天性风流倜傥,前两年下江南时便时常微服出游,说不定就是那时候结识的林姑娘,这便是定情诗。好笑圣上居然恋恋难忘,千里迢迢派两位师父去接她。”

宓日华随手将信笺递给孟文英,说道:“韦兄只怕误解了圣上。我看这首词不过是联络的暗语。圣上如果真喜欢这位林姑娘,当年为什么要将她留在武林盟?”韦应麟奇道:“难道是当密探?不错,圣上嘱咐林姑娘不要忘记携带紧要的东西,一定是有关武林盟的机密。锄奸平贼之计圣上几年前就着手安排,咱们却被蒙在鼓里。为了国家大计,不惜抛却儿女私情,这副胸襟好不令人相敬。咱们都错看了圣上。”

燕山双雄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应麟不说,咱们打破头也想不到。让圣上心爱的姑娘冒此风险,岂不愧煞我辈须眉。咱们拼着性命也要保护林姑娘安全回京,绝不让她有半点闪失。”

几个人七嘴八舌商议如何寻找张清泉等人,如何接出林姑娘而不被武林盟发觉,猜测天赐的下落,为何要隐藏行迹不来与好友相见。只有孟文英手捧信笺,盯着纸上的字迹怔怔出神。这字体他太熟悉了,联想前前后后许多难以解释的怪事,他忽然想通了其中关节。这事简直匪夷所思,若非亲眼见到圣上的笔体,他决计想不到。现在一旦想通了,他震惊兴奋之余,又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猜测。听大家的议论与实情相距甚远,他心中暗自好笑,却不出言点破。

第二天,宓日华将火器图样进呈皇帝御览。一番心血没有白费,皇帝看过大喜,立即准奏,令兵户工三部全力协助,限期半年将神机营陈旧火器全部更换,操练精熟。宓日华得到圣旨,打点精神,全力以赴,到户部提来大笔银两,购置应用之物,招募能工巧匠,连夜开工。

半年的时间实在太短了。皇帝整军精武刚刚布置就绪,南边的坏消息就一个接一个传来,战事日趋吃紧。先是盗贼寇掠关中,连陷十余城。幸亏韦王爷及时赶到,力保潼关不失,总算稳住了局面。而后又是江南反贼进寇淮泗,官军尽数溃败。最令人担心的还是开封城,盗贼连日攻打,城池损毁多处,士卒伤折大半,形势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