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页

司马如兰兵器已断,右肩负伤,以不惯常使用的左手持剑,而她的剑也不象杨绛衣的“赤血”一般坚硬,出手之时不敢与乔双愁的两把宝刃相碰,这么一来十成武功连三四成都难以发挥出来。

而乔双愁也早已看准了此节,所以绝大多数刀招,都是劈向杨绛衣,他很清楚,当前的目标只有杨绛衣一人,只要除掉了这黄衣女子,司马如兰就全无反抗之力。

这位东瀛武士并非只是心计过人,他的武功比杨绛衣和司马如兰都高上一筹,三人交手仅十余招,杨绛衣就已被逼得连遇险着,全无还手之力。

“柳生新阴流”本就是倭国著名的双刀流派,这位化名“乔双愁”的东瀛武士,本名为柳生次兵卫,正是柳生家族的当代传人,而双刀在手,他才发挥出了真正的实力!

手持一把太刀的乔双愁,依仗的只是“村正刀”的锋利和出刀的迅捷,如今两把太刀在他的手中,刀路千幻,凌厉无比,已有了一代剑道宗师之风范,攻势比只用单刀时强悍不止一倍!

“嗤”地一声,血花飞溅,杨绛衣的右肩被短刃太刀“国光”划过!她咬着牙一声不吭,横剑连挡乔双愁的双刀的连劈,而司马如兰奋力刺出数剑,乔双愁却轻松地纵身避开,已退到了三丈之外。

杨绛衣所受这一刀伤得不轻,虽然还不至象司马如兰那般右臂无法便剑,但握剑的手却已不如先前那般稳定了,而她站在当地喘息着,显然先前仅仅二十合的拼斗,就已消耗了许多内力,有些难以为继了。

乔双愁的刀锋锐无匹,出刀快得无影无形,杨绛衣只能根据本能的反应挡架,本来就甚是吃力,而“赤血剑”甚是沉重,杨绛衣连挡对方双刀的大力劈砍,令得她手臂酸麻,剑法略一迟缓,便被乔双愁一刀砍中。

这其中的原因,并非是中土剑法不如东瀛刀术,“大力伏魔剑法”的守势精严,本来即便再凌厉的刀法也难以攻破,杨绛衣这一招失手,却是因为内力之故。

杨绛衣虽用的是“少林派”的剑法,所修习的内功却并非是佛门心法,而是“华山派”的“紫玉功”。“华山派”的武功以轻灵奇巧而著称,其内功心法“紫玉功”自也是更擅配合华山本门武功,如今却要用上“大力伏魔剑法”这等刚猛的剑法,连遭重击之下才会有长力不继的情形发生。

乔双愁退出三丈,双刀交错摆开架势,嘴角已露出冷笑。他已经看出了杨绛衣身上的弱点。在乔双愁这等剑道高手面前,任何弱点都能招致失败,而失败便与死亡无异,他只须调运好自身功力,在下一轮的攻击之中,便定可要了那黄衣女子的性命!

而杨绛衣亦是同样意识到她内力的不足之处,也知道对面的倭国武士武功实在在她之上。虽然从外表并未表现出来,她的心情却已在悄然地变化,对失败的忧虑已笼罩在她的心头。

只因为此战太过重要,如若失败,不仅是她自己和华不石,还有司马如兰以及“金玉号”上的所有人都将被杀,今夜的这场大战也将一败涂地,再没有转机。

此时华不石却已经来到了巨鲛舰的甲板上。这位大少爷全无轻功,且行动笨拙,尽管有白奕灵的在旁相助,要顺着绳索爬上数丈高也费了不少气力,好容易上了甲板,却已是衣衫不整,鞋子也蹬掉了一只,显得颇为狼狈。

不过刚一爬上,他就忙不迭地往甲板中央三人交手之处奔跑,先前在“金玉号”上隔着数十丈的距离,华不石无法瞧清双方交手的详情,却也知道此战定然十分凶险。等他跑到了近前,只瞧见杨绛衣果然已然受伤,而双方一时又形成对峙,情势一触即发。

以这位大少爷的眼力,也立时就明白了杨绛衣受伤的原因,而同时也从乔双愁的蓄势之状,看出这东瀛武士打算在下一次出手时全力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