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页

这位大明天子一直举止雍荣,此时面上却露出了急切的神色。

华不石道:“撰写此文的人姓杨,名嗣昌,现在就在京师之内。”

“杨嗣昌?”崇祯念道,只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大明朝的官吏成百上千,尽管杨家父子的职位原都不低,但如今却已罢官了数年之久,皇帝自是难以再记得起来。

他转头对曹暮云道:“云儿,你可知道此人么?”

第八百四十三章 死水

曹暮云道:“回父皇,杨嗣昌乃是万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右佥都御使,主执豫冀两境军务,后因其父杨鹤获罪被株连免官,此人擅军事,在朝野内外颇有名望。”

只有曾经担任过要职者方能知晓各州府的军备人马,也才能写得出这等文章。崇祯心下恍然,道:“原来如此,父罪本不应及子,你将他找到,考察一下此人的才学能力,看看是否可堪大用。”

曹暮云道:“云儿遵命。”

他略一停顿,又道:“父皇觉得华先生的‘凝心针’法可有效用?”

经过一番银针刺穴,崇祯确是感觉神清气爽,倦意全无,当下点头道:“不错,确是有用。”

曹暮云道:“既如此,孩儿明日再带华先生进宫为父皇施术解乏,顺便把杨嗣昌也带来,由父皇亲自考较他的才学可好?”

崇祯读了那篇“平贼安国论”本就意犹未尽,当下便道:“好罢,明日午时,你带他到御书房去,朕见他一面。”

半个时辰之后,曹暮云和华不石已回到了东华宫的门口,此番进宫面圣目的达成,可谓十分顺利,二人的脸上皆带着笑意。

所谓“凝心针”,只不过是华不石随口起的名字,以这位大少爷的银针刺穴之技,想要让人清脑提神,消除倦意,只须用三五针便能轻易做到,之所以耽搁这许久的时间,皆是为了要让崇祯去读那篇“平贼安国论”。

摆在桌上的医书没有一本皇帝能看得懂,唯有这本书才能引起他的兴趣,而所有一切皆是曹暮云早就计划好的,结果也全在意料之中。

“暮云已经尽力而为,剩下的就只看嗣昌先生的口才如何,能否打动得了圣上了。”曹暮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