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

当时在山东、河北担任东郡太守的曹操,治下有二十城,是秦取魏国而命名的治郡。曹操此时族下的兵力仅得二万人,是十八路诸侯中较弱的一位。

挟持汉献帝,自任大将军的李催,闻讯与郭汜商量,郭汜道:“黄巾乱于山东,我们鞭长莫及,若要破贼,便非得东郡大守曹操出兵讨伐不可也。”

李催道:“曹操曾为讨伐董卓盟军发起人,他如何肯听我们令旨?”

郭汜笑道:“如今天子在我们手上,你难道忘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吗?”

李催猛烈醒悟,喜道:“如此甚妙!我这就要献帝颁诏,令曹操讨伐黄巾便是。”

不一日,汉廷朝使果然来到东郡,向曹操下达献帝诏书,令曹操出兵讨伐山东黄巾乱军,同时亦令济北郡相鲍信领军会同讨贼。

曹操接阅献帝诏书,便欣然领旨,把汉使打发走了。曹操的兄弟曹仁道:“此乃窃国之贼李催、郭汜二人之奸计,欲借黄巾之手,杀灭诸侯之力也,兄长怎可轻易接旨行事?”

曹操大笑道:“他们欲借刀杀人,令我与黄巾斗个两败俱伤之计,我岂不知?但我亦深知目下大势,如逆境行舟,不进则退。因此我决意借此奉旨进军良机,名正言顺,趁机扩大我的实力。”

曹仁一听,这才醒悟,叹道:“兄长高见,真乃乱世之英雄也。”

曹操毫不犹豫,当即统兵二万,由兄弟曹洪留守东郡,自己亲率曹仁、夏侯渊、诸亲将,趁衮州刺史刘岱战死之机,挥军进驻衮州郡。不一日,济北郡相鲍信,亦领军一万五千,前来助阵。曹操大喜,盛情招待鲍信。

曹操联同鲍信,统军三万五千,向黄巾军发动攻击。黄巾军兵力强大,号称百万,实际兵力亦达五十万。强弱十分悬殊,曹操屡战屡败,但依然屡败屡战。几经艰苦拼战,才把反攻的黄巾军一部击败。但济北郡相鲍信,原为十八路诸侯之一,却于是役战死了。

曹操为鲍信举行盛大下葬仪式,哀恸哭祭,令鲍信的部属十分感佩,于是转归曹操的旗下。是役黄巾军亦有数万降兵归降曹操,曹操一概加以善待,绝不虏杀,收编入曹军,与原来旧部一视同仁。于是甚得黄巾军降兵感激,传闻出去,黄巾军的军心开始动摇了。

曹操见军心因哀而大振,深知军心士气可用,便趁机统领新编的十万大军,向山东西南部的黄巾军重镇青州发动进攻。

青州的黄巾军不敌曹操的哀兵,大败溃散,因曹军中有大半是原黄巾军将士,曹操善待降兵的仁义已传遍山东一带,因此黄巾军有大半兵力,归降曹操,为数竟达三十万之众。

曹操对降兵一律善待,老弱者发路费让其回乡度日,精壮者则收编入曹军各营,为数亦达二十多万。曹操令曹仁、夏侯渊二将任督训大将,训练原青州黄巾降兵,顿成一支训练有素、能征善战的雄师,号为“青州兵”。青州兵感佩曹操的仁善,对曹操十分忠心,遂成曹操逐鹿中原、争霸天下最有力的精兵。

曹操于衮州又招贤纳士,不久有叔侄二人来投,为叔者姓荀名彧,原为袁绍幕僚,不被重用,便改投曹操。其侄名攸,曾官拜黄门侍郎,亦为海内名士。曹操与叔侄二人论计,甚为投契,不由大悦,喜道:“令叔侄二人,皆为我之张子房啊!”立刻将二人纳入帅营,封荀彧为行军司马,荀攸为正行军教授,共同为曹操出谋策划。

荀彧感激曹操的知遇之恩,又向曹操举荐了一位足智多谋之士,姓郭名嘉。曹操大喜,亲赴郭嘉府上拜求。郭嘉感曹操之盛情,答应出山为曹操效力,曹操封郭嘉为行军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