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页

张合无奈,只好率三万大军,前去攻打曹军的官渡大营,但曹军官渡大营十分坚固,张合屡攻不下。

另一面,曹操在乌巢,正全力攻打淳于琼,忽报袁绍的轻骑已逼近,有将领请求分兵阻击,曹操却毅然决然说道:“不可!先集中全力攻陷乌巢,待敌军到达我军背后,再来报告吧。”

曹操指挥将士,拼命冲杀,终于大破袁军,杀了淳于琼,把乌巢的袁军粮草物资,全部烧毁。

乌巢粮草被毁的消息传到前线,袁军将士知粮草已断,军心动摇,内部立刻分裂,谋士郭图主张先攻曹操大营,为推卸罪责,竟恶人先告状,向袁绍进谗言道:“张合对乌巢之败幸灾乐祸,出言不逊,辱骂主公。”袁绍大怒,欲杀张合。

张合十分气愤,下令将进攻曹军的器械全部烧毁,向曹操投降。曹操乘势出击,袁军大败,袁绍和他的儿子袁谭,仅带了八百亲兵逃返河北。

在曹操夜袭乌巢的当晚,本来被袁绍拘禁于军中的谋士沮授,仰观天象,忽见大白星逆势而行,直犯斗、牛二宿,光华灼灼、啸啸锐鸣。沮授见状,暗道:大白逆行而犯斗、牛,乃主北面之主必遭败亡,景象已呈凶兆,我等的奇祸到了,亡在旦夕,我的尸首也不知落于何处?

不久袁绍果然兵败如山倒,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沮授本人,亦被曹军俘虏,因欲逃走而被杀。天象之奇,玄妙万分。

此次大战,曹操在兵法上起码有三点优于袁绍。其一是出奇制胜,曹操抓住粮草是双方胜败的关键,不惜冒险夜袭乌巢,而袁绍不知防范,用错兵力,以至乌巢彼毁;其二是英勇果决,曹操在夜袭乌巢未克,袁绍的援救轻骑逼近时,并不惊惶失措分兵阻击,而是集中全力,且先行攻陷乌巢,取得决定性的战役胜利;其三是捕捉战机,曹操善于捕捉战机,敢于向敌之软腹命脉处出击,而袁绍却错失战机,在大好优势下,不敢奇袭许昌,直击曹操的软腹命脉之地,令曹操得以集中全力,于官渡要塞捕捉夜袭乌巢的战要。

天机运势的演行轨迹,兵法人谋的优胜,造成了三国官渡之战的结局,曹操以三万兵力,一举战胜袁绍南攻的十万大军,令袁绍全军覆没。

官渡之战后,曹操己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大局,袁绍在河北只剩下残余势力,曹操采用了郭嘉“急之则相保、缓之则内乱生”的分析,故意在大军压境,围而不攻,任由袁绍的诸子自相残杀,到时机成熟,即逐一击破,在六年间共进行了黎阳、邺城、南皮、幽州、壶关等五个战役,均大获全胜,袁绍在北方的青、冀、并、幽四州,全部落入曹操的手上。

至此,大一统的曹魏之国,已雄武地呈现于中华九州岛的大地上了!

另一方面,当日投在袁绍军中的刘备,因已与关公、张飞失散,手下无兵无将,根本不被袁绍放在眼内,当刘备得知关公的消息后,预料刚愎自用的袁绍,必败于善于用兵的曹操手下,便先谋退路,趁袁绍命他率兵偷袭曹操的后方时,趁机溜走,不知所踪。袁绍当时雄心勃勃,一心要消灭曹操,一统天下,因此对刘备的遁逃,只是轻蔑的骂了一句:“败军之人,留此又有何益。”根本不以为意。

而此时关公已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奔波,抵达北方的一座小城。沿途又收降了周仓,以及义子关平等人。小城原来已被张飞占领,他当日与刘备在徐州失散后,带着一千兵马,无处容身,便干脆攻下一座小城,暂且居住。

张飞初时怀疑关公已反叛了刘备,大怒欲杀关公。后来获悉真相,才向关公大哭迎接,拜伏于地。不久,刘备闻讯,赶来小城,桃园结义的刘、关、张三人,历尽劫难,终于又再度重逢聚首,兵马合计有四五千人。

这或许是三分天下的天机大势演行的必然结果。因为当时若刘备失去关公、张飞二人之助,就有如失去左、右手,根本不可能立足于天地之间,也根本不可能再走向创基立业的坦途,三分天下的奇格,也就不会发生了,这便是天机大势演行的奇妙之处。

与此同时,在南面的长江一带,曾得历代传国玉玺,其祖墓被天机隐侠庞德公判断为赤龙地脉的孙坚,果然难以抵御赤龙地脉的杀气,在攻打荆州时,被据占荆州的刘表部将黄祖一箭射死。孙坚的长子孙策,怀着为父报仇的决心,投靠到袁术手下,攻打刘表。后来又以助袁术平定江东为借口,从寿春出发,沿途招兵买马,到安徽的历阳时,兵力已达五、六千人。此时周瑜亦带兵前来投奔孙策,孙策如虎添翼,于是大举向长江东南面进军。

孙策一路上势如破竹,击败江东的众多割据诸侯,先后占领会稽、丹扬、吴郡、豫章、庐陵、庐江等六郡广大地域,统称为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