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页

周瑜少年时跟随孙策,助孙策江东创业,被孙策视之如弟,十分信任。孙策死时,吩咐孙权,须视周瑜如兄,因此孙权除吴太夫人,最尊敬的人,便是周瑜了。周瑜此时正值三十二岁的英年,雄姿英伟,气字轩昂,极有大将之风。他亦精于谋略,可心胸不宽,偏于狭隘,军中大小事均十分小心,不肯依靠部属,凡事不善用人,劳心劳力,操累过甚。这种性格上的弱点,最终使他的事业蒙上阴影了。

此时周瑜知曹操逼送人质的讯息后,略一沉吟,便决然说道:“此事不可答允。”但张昭却十分担心道:“曹操要我送人质入朝,是春秋战国时,大国牵制其他诸候之法也。若不送去,曹操必以此为借口,出兵南犯江东,则江东势危矣。”

孙权时年二十六岁,其子孙和则年仅五岁,孙权又怎舍得将他送去许昌作人质,孙权因此目注周瑜,道:“公谨以为不可,为什么?”

周瑜道:“将军承父兄基业,拥六郡之众,兵精粮足,文武兼备,上下一心,共抗外侮。为甚稍遇压迫,便将亲子送去作人质也?人质一去,便不得不与曹操联和;曹有调令,将军便不得不从,江东从此受制于人,再无独立自主之权了!因此人质绝不可送,再静观其变,若曹来犯,则以良策抵御。”

吴大大人此时亦接口道:“公瑾之言甚是,可依此而行也。”

孙权见母亲吴太夫人与周瑜意见一致,便不再犹豫,决然道:“我绝不送人质,另派人向曹操解释我子年幼,不宜远途跋涉,希望以此灭缓曹操对江东的敌意。”

于是第二天,孙权便派人赴许昌,拜会曹操去了。

另一方面,周瑜深知曹操早晚必图取荆州和江东,因而力主加紧训练水军,以便利用长江天险地利,抵抗曹军的侵犯。江东集中全力,建造了大小战船七千余艘,水军兵力达三十万。孙权又拜周瑜为统军主帅大部督,总领江东水陆兵马。

不久,孙权以报父亲孙坚被刘表部将黄祖杀害之仇为借口,由周瑜、甘宁统军十万,进攻荆州夏口的黄祖,黄祖不敌,被周瑜、甘宁擒杀,江东大军,攻占了夏口,屯兵柴桑,威胁荆州。

这一切,很快便被密切监视江东动静的新野刘备获悉了,刘备接报,连忙派人请诸葛亮前来商议。

刘备和诸葛亮正商议间,刘表已派人前来相请刘备到荆州议事。诸葛亮道:“此事必是刘表因夏口被江东军攻陷,威胁荆州,故派人相请,以便作抵抗江东之计。我与主公同去,相机而行吧。”

刘备便留关公留守新野,此时赵子龙已奉诸葛亮之令,赴樊城镇守,司马芝亦随军而去,因此刘备令张飞带五百兵马,跟随保护,同赴荆州。

在路上,刘备问诸葛亮──孔明道:“发生了襄阳之事,我见刘表,未免彼此有点尴尬,该如何应付?”

诸葛亮──孔明微笑道:“当先发制人,抢先向刘表请罪,令其释疑。他若要主公率兵攻打江东,则绝不可答允,可说先回归新野整顿兵马。”刘备点头称是。

抵达襄阳城外,刘备令张飞屯兵城外,以作策应,他和孔明,率二十亲兵,直驰城中,来到刘表的府衙,刘备先向刘表请前次襄阳不辞而别之罪,刘表此时正为江东大军压境而惊惶,他唯一可依靠的,便只有刘备了,于是连忙双手扶起刘备,道:“我已知贤弟遇险之事了!当时便欲斩蔡瑁人头,以向贤弟谢罪,因众人苦求,替他求情,才暂免他一死,望贤弟见谅。”

刘备依诸葛亮的安排,忙道:“这恐怕并非蔡将军所主使,是他的下属所为罢了,兄长不必放在心上。”

刘表一听,果然神色一宽,才道:“贤弟想必已知,江东孙权已将夏口攻占,江夏一带亦行将不保。因亲请贤弟前来商议,共谋报仇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