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彭远望家本是江南望族,他本人更有“神童”之誉,十二岁中举,十五岁中一榜进士,十七岁之时已隐然成为江南文坛之首。当其时,彭远望人物风流,才华横溢,整日里文友聚会,青楼流连,轻歌曼舞,吟诗作对。庙堂之上已久闻其名,眼看就要入朝为官,走向封侯拜相之路。却因为师父莫文锋使自己走上了完全陌生却更加多姿多彩的生活道路。

当时莫文锋已是武林第一人,被尊称为“武圣”,声誉之隆,江湖之上无人能出其右。江湖之上人人都已能投入其门下为荣,其早年所收的四大弟子也早已名满江湖,却一直没有找到适合修炼阴阳神功的衣钵传人。

偶然之间,莫文锋途经江南,听到彭远望的名声,一时兴起,想去看看名满天下的“神童”到底是何等人物。

想不到这一看,莫文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衣钵弟子。

然而遗憾的是,彭远望年纪太大了,以十七岁高龄开始接触武功,实在是太晚了,以彭远望的聪明智慧,到二十五岁之时,修炼阴阳神功也只是刚刚进入第二阶段达到第四重境界。

面对这种情况,即使是以武圣莫文锋的绝世武功也没有任何办法。其后不久,莫文锋传掌门之位于彭远望,便远游江湖,不知所踪。

彭远望师徒隐居的这个山谷在大巴山余脉,这里风景优美,后山是一片峭壁,一道飞瀑奔流而下,其下形成一个水潭,潭中生长一种奇特的鱼,味道极为鲜美。这个山谷周围是茂密的森林,又处于重重深山之中,人迹罕至。彭远望深喜这里的幽静,便在这里定居下来。

彭远望向后山走去,几个起落之间,便来到了后山峭壁之上。登高远望,山峦重叠,无有尽头,烟云朦胧之间,极尽其清幽静寂。他平常极喜这里的景色,往往来到这里,便心情舒畅,什么郁闷的心情统统无影无踪。

但今天,他的心情却仍不平静。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师门的日子来。

那时,自己刚刚接任掌门之位,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接任天下第一大派的掌门,在天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但那时的他的心情却不只是喜悦,还有一种晦涩的苦闷。原因无他,只是缘于他的实力并不足以坐镇这个天下第一大派。当时他的武功不止不如他的四位师兄师姐,甚至下一辈的师侄们也有许多人的武功超过了自己。

接任掌门之后的三年,是怎样的三年啊!彭远望不敢回首那段岁月。那时候,师父已经远游江湖,派中只有他自己以及他的师兄师姐及师侄们。所有人对他都很恭敬,但他知道,人们尊敬的只是掌门,而不是他本人。在师门之中他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两个师兄两个师姐都已进入中年,对他这个小师弟实在算不得是同龄人,相互也就没有什么交流,每日里来只是公事公办。身为文人本性的他对波谲云诡的江湖实在缺乏必要的了解,所有的事情都是大师兄他们在打理。在师门算得上同龄的人都是些师侄辈,沟通也太难。

这样的掌门的日子,他熬了三年,三年中,他始终没有适应这种生活,掌门当得也越来越没有兴趣。三年来他的武功也原地踏步,再无寸进,别人不说,他自己也是信心早失。最后,他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了师门。并暗暗发誓,不增强自己的实力,他不会重返师门。

其后十多年里,他遍访天下名山,游遍天下美景,在自然美景天地灵气的熏陶之下,他的武功反而进境颇快,很快到了第七重这一难关之前。

他渐渐地知道自己是不会再突破境界,其实他的武功能够增进到这种程度已经是个奇迹。如果不是他的渊博的学识、琴棋书画的修养、名山大川的熏陶,他的武功也许永远停滞在第四重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