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慈想得更深远,鸠摩智此举绝对是有意为之,光他一个人绝难把时机把握得这么准。当此之时,少林千年声威所系,玄生越众而出,用出‘般若掌’的一招‘慑伏外道’,般若掌乃是天下顶尖的内家掌法,练成之后掌力刚柔并济,这一掌有玄生三十年苦功在里面。只消得这一掌能将鸠摩智逼出大门,目的便算达到了。

鸠摩智含笑不语,老神自在,对着石破天惊的掌力,毫无畏惧,他藏在袖袍的手掌伸了出来,同样一掌‘慑伏外道’,两道掌力相互碰撞,似有无形潜力勃发,大殿都震动了一下。玄生不敌连退了五六步方才站定,地上留下了一路鲜明的脚印。玄生知道对方这是留了手,不然那里有他化解掌力的机会,若不能及时化解,刚才那一下他必然会受内伤。

神山上人拍掌笑道:“国师这一招般若掌的‘慑伏外道’用得当真是出神入化,看来天竺武功不仅流入了中土,还流传到了吐蕃。”他刻意强调‘慑伏外道’四个字,意思是少林寺也不是正宗,而是外道了,讽刺之意明显。

少林寺众僧众面色涨红,可也无从反驳,般若掌是少林寺修行最广的一门掌法,乃是从入门掌法‘韦陀掌’变化而来,因此鸠摩智用出‘般若掌’后,无人不认得。般若掌既是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练将下去,永无穷尽,掌力越练越强,招数愈练愈纯,那是学无止境。玄生是这一代修炼‘般若掌’功夫最久也是成就最高的一位,他都一掌之下败给鸠摩智,让他们无话可说。

遭此大难,玄慈拿出了方丈的气度,处变不惊,和声道:“虚竹这位大轮明王乃是天下少有的高人,你不妨去向他请教请教。”

虚竹得诺,上前一步。神山等人见玄慈居然让虚竹这低辈弟子上前和鸠摩智过招,心道:好高明的手段,用一个低辈弟子和鸠摩智交手,无论输赢都不损少林威名。虽然适才“移形换影”之技颇为玄妙,料想武功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认为他只是玄慈用来拖延时间的工具。

鸠摩智看到虚竹,知道他不可小觑,袍袖一拂,笑道:“虚竹大师可是许久不见了,接贫僧这一手‘袈裟伏魔功’如何?”一句话方罢,他身前七尺外的那口铜鼎竟如活了一般,忽然连打几个转,撞向虚竹。

虚竹同样袍袖一挥,和鸠摩智的‘袈裟伏魔功’除了一个僧袍华贵、一个僧袍简陋,别无二致。一股莫大潜力撞击的铜鼎上,两股势若山崩的力道压在小小铜鼎之上,让那铜鼎在半空中定住,忽地一下,化成无数碎块,向周围散去。

在场都是武学高手,自不会被疾射的碎块打到。可是两者交手的莫大破坏力,对这些人犹如一下当头棒喝。随即鸠摩智一招般若掌的‘峡谷天风’,掌势雄浑,当真有一掌之下‘天风海雨’的样子。虚竹如同鸠摩智的镜像一般,同样一招‘峡谷天风’迎了上去。

两人就在这用少林七十二绝技斗了起来,鸠摩智用什么招数,虚竹同样用什么招数。渐渐两人劲气溢满周围三丈,旁人难以靠近。

玄字辈高僧不知道虚竹何时练成了这等可敬可怖的武功,但他用出来的诸般绝技确实是本寺武功,纷纷看向玄慈。

其中玄悲面露惊喜,向玄慈询问道:“可是虚竹练成了‘易筋经’上面的功夫?”

玄慈微微颔首。

众高僧口喧佛号,惊喜不已,时隔百年少林寺再出一位练成易筋经的奇才,虚竹年岁尚轻,可再保少林寺五十年威名不坠。

神山上人见到无论是虚竹还是鸠摩智他自忖都不是对手,本来他胸有大志,要将五台山清凉寺在武林中大放异彩,压过少林,以报当年少林未曾收纳他的仇怨。可如今虚竹不到三十岁,武学上的成就已经压倒了他,只觉五十年来的抱负诚为可笑。

鸠摩智见虚竹只是有些时候不见,拳脚功夫就大为长进,还练成了七十二绝技。虽然在这些绝技上,虚竹的功夫还粗浅的很,可是虚竹体内潜力无穷,鸠摩智要以硬碰硬压服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过二人交起手来,劲力逸散下,封锁了大殿的出路,玄字辈高僧想要出去,总被两人身周的罡风逼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