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观从未见过百花婆婆,只听母亲说过她的事迹,不由得对这位师祖充满了好奇之心。次日下午,他又单独去小路,仔细观看路边那石碑,也没发现甚么,便又来到瀑布下的池旁。幽微谷中处处是毒,他虽身为百花门主,却甚觉不惯,此时见到清水,忍不住童心大起,脱下鞋子,卷起裤脚,伸腿泡在水中凉快凉快。但觉池水冰冷,低头见水中游鱼蝌蚪纷纷从他脚旁游过,甚觉有趣,双腿起落,只踢得水花四溅。忽然见到一群小鱼往一道石缝游去,便消失了。那石缝甚宽,向左折去,似乎别有通路。他提起裤脚,踏入池中,那池子起初甚浅,到中间却陡然深陷,无法走过。他便脱下上衣,挥手丢到岸边上,吸一口气,钻入水中,向石缝游去。

池水清澈已极,池底铺满了白色的小石头,清晰可见。赵观游到石缝旁,却见一道窄窄的水道转而向左,好似一条通路。他顺着水道游去,游出七八丈,来到一个较大的圆池,三面都是峭壁,并有瀑布支流沿壁流下,有如一个天然的浴池,煞是奇观。他爬上池中间的一块大石,仰头观望从天而降的清水,只见远处一片小小的蓝天,那峭壁总有几千仞高。他静坐了一阵,忽然注意到西首的山壁上画了一个手掌大的图形,他定睛看去,发现那是一个淡淡的百花印记,形状和他手臂上的一模一样。他心想:“原来这山壁也是我百花门人。”又想:“谁会在山壁上画这印记?百花婆婆或水仙师伯一定来过此处,她两位倒不怕水冷,游到这圆池子来。”又见那图形旁有一个小小的箭头向下指去。他上身赤裸,被风一吹,顿觉寒冷,便又跳回池中,游到那图形下,心想:“箭头下有不知甚么东西?”往池中钻去,却见四五丈深处有一团光,好似一颗巨大的夜明珠。

赵观心想:“那是甚么宝贝?”探头出水吸口气,又潜入水中,去看那亮光,这回他潜得深些,看出那并不是甚么夜明珠,却是一个洞穴。他游近了,却见那是个天然的石孔,另一边透出亮光,显然另有出路。他闭着气,钻入石孔中,但见外边的水一片光亮,比原先的圆池要亮得多。他浮出水面,换了口气,睁眼见到池外景观,不由得呆了。

第四十二章 金匮奇书

赵观放目望去,但见岸边五颜六色,开满了水仙、丁香、紫罗兰、郁金香、野玫瑰、山茶、牡丹、兰花等花卉,远处桃树柳树杂列,鸟声悦耳,好个洞天福地!他爬上岸,但觉谷内温暖,有若盛春,放眼万紫千红,百花盛开,确是春意盎然。赵观绝非风雅之人,看到这等景观,也不禁赞叹:“世上怎能有这等仙境?这里定是百花婆婆的隐居处了。她老人家在石壁上画下百花图形,想是指点后人寻来。不知水仙师伯来过没有?”

他在谷中闲步,见蜜蜂蝴蝶穿梭飞舞于百花之间,三两只松鼠、野兔站在草丛中,好奇地望着自己。他在谷中走了一圈,见到东首有座竹屋,心想:“这定是百花婆婆的住处了。不知还有人住在这里么?”走到屋前,朗声道:“有扰前辈,百花弟子赵观求见。”

屋内无人答应。他推门进去,但见屋内摆设简单,桌椅等都已极为陈旧。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中是个二十来岁的女子,身穿红衣,手中拿着一朵花,半遮着脸。她脸虽遮住了大半,仍能看出她容貌甚美,眼中充满媚意,左眼角有一颗小小的风流痣。赵观心想:“这便是百花婆婆么?她可美貌得很啊。”向那图画行礼,以示敬意。

他走入左首的房间,见屋中一张大书桌,四壁都是图书,积满了灰尘。赵观信步走向后进,却见后厅正中放了两口石棺材,棺木都已吻合。他吓了一跳,走近去看,见左边的写着:“千叶神侠叶落英”,其下写着:“一世情仇,尽付东流”。右边的写着:“百花仙子戚流芳”,其下则写:“有情无情,皆归尘土”。赵观见到这八字诵词,心想:“这定是百花婆婆的棺材了,原来百花婆婆名叫戚流芳。左边那个不知是甚么人?”当下向百花婆婆的棺材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八个头,暗暗祷祝:“赵观才德不足,忝为百花门主,但盼师祖英灵在上,多加保佑庇护,让我百花门不受敌人侵扰欺压。”

赵观站起身来,环望四周,见那停棺房乃是巨石筑成,四壁刻满了精致的图形花纹,大多是各种花朵树木,雕刻甚细。他在竹屋内各房室走走,忽觉有些不对劲,又走了一圈,才想起有甚么不对:“兰师姊说百花婆婆晚年独居百花谷,直到某一年当与弟子聚会时她没有出现,大家才知道她已仙去。却是谁将她收殓入棺?是水仙师伯么?”回到停棺石屋,见百花婆婆的棺旁端端正正地放了一个小几,上面放了一本书,封面写着“百花情忏录”。

赵观看出书上有蓝宝花毒,便从几上取过一个小镊子,挑开书页,首页里夹了一张信纸,写道:“字嘱水仙吾徒:我百花门以仙术武艺称雄江湖,然向无善恶是非之辨,流为偏邪少义之派。余老矣,甚悔往年滥杀无辜,乃立此遗嘱,百花门人一体遵从。余百年后,门人毋滥用毒,毋杀无辜,毋自相斗,壹以救助天下孤苦无依女子妇人为心,行侠义天理之举。此令可宣于门人,不遵者逐出。本门三宝置于书案金匮,交由火鹤保存。百花绝笔。”

赵观心想:“百花婆婆为何不亲自宣布,却要在自己死后让水仙师伯宣读遗令?”又想:“我娘才是真正体会婆婆用心的弟子。娘严戒弟子滥用毒术和滥杀无辜,众姊妹间和谐相亲,不似其他两门自相残杀、草菅人命。”

他又翻阅那书,竟是百花婆婆的自传。赵观一页页地看下去,直到最后一页,读毕怔然,嘘叹不已。

原来百花婆婆本名戚流芳,从师于古山老仙。她十七岁学成武功毒术,横行江湖,得着个百花仙子的美号。她与师兄叶落英自幼相恋,叶落英却一心报父母之仇,四处流浪寻找仇人,将儿女私情置之脑后。多年过去,叶落英终于报了仇,回头才发现师妹还在痴痴相候,十分感动,遂决定与师妹结缡。不意二人婚前又生波折,戚流芳发现师兄在流浪时期曾对另一女子结下情缘,几番为此争吵,婚姻终究未成。一次她大怒之下,出手毒死了情敌。叶落英恼怒已极,竟在她面前服毒自尽。从此戚流芳性情古怪,不近人情,善恶不分,动辄杀人,结了许多仇家。她厌恶男子三心两意、情不专属,立誓杀尽天下负心薄幸的男子。后来成立百花门,门中许多弟子受到她的熏陶,也是正邪不分,性格偏激,手段毒辣。

她老年时独居百花谷,回思往事,后悔不已,认为女子身具三毒,名为量狭、嫉妒、易怒,自己一生即为这三毒所毁。她心高气傲惯了,虽知过错,却终究不愿承认,因此留下遗书命门人改过,自己伴着师兄的遗体独居山谷,寂寞以终。临死前自己入棺,阖上棺木,盼弟子白水仙能寻到此处,取去遗书云云。

赵观怀想百花婆婆一个姿容风华绝代、武功毒术盖世的奇女子,竟在情场上如此不如意,最终孤死山谷,不由得感慨万分。又想:“水仙师伯显然没有来过这里,也没见到这遗书。不知她为何不来此处探寻?她没见到百花婆婆留在石壁上的标记么?”却不知白水仙不识水性,虽去过那禁地池边,却从来没有泅水入缝,到达那天然浴池,更无法钻入池底的石孔。若非自己恰巧闯来,百花婆婆的遗命恐便要永远湮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