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特道:“两位快走!我去引开他们。”凌昊天拱手道:“多谢相助!”与赵观牵马躲在树后,静观形势。

多尔特当即率领手下奔回,扬声叫道:“我见他们往西跑去了,大家快追!”营中士兵见七王子在此,都跟着他向西驰去,纵然有少数士兵怀疑七王子可能蓄意放走二人,却哪里敢宣之于口,只能乖乖跟着多尔特往西追赶。

凌昊天和赵观隐身在黑暗的草丛之中,待众士兵奔远了,才策马向东快奔。此时营中又有大队人马出来搜索,但听身后马蹄叫嚣之声乱成一片,所幸当夜乌云满天,无星无月,草原上一片黑暗,二人放蹄奔驰,渐渐的后面的人声转弱,终于消失不可闻。夜空下的草原万籁俱寂,天地间竟只剩下了他们二人。

赵观嘘出一口长气,笑道:“咱们这可逃出来啦。多亏多尔特相助,他毕竟是讲义气的好朋友。”凌昊天道:“但盼他父王不要因此为难他。”

二人当下辨明方向,纵马往天观马场奔去,商讨下一步该如何。赵观道:“衮弼里克绝不会放过我们的。我们得尽快赶回马场,预先安置众人。”凌昊天道:“正是。我们手头上还有些钱,再变卖一些马,凑足数拿去给马师马夫们,让他们各寻出路。至于马场中其余的马,就送给防边的将领吧。”赵观道:“甚好,就这么办。”

二人当下分头办事,赵观去找相熟的马场主人,卖了五十多匹马,拿钱回去马场,分发给众马师马夫,让众人连夜离开马场,避得越远越好。众人原本见二人一去月余不归,都极为担心,猜想定是被衮弼里克扣留住了,但听二人和衮弼里克闹翻,马场就将大难临头,都是又惊又悲。赵观催众人连夜上路逃难,众人才依依不舍地拜谢告别,收拾杂物,离开马场。阿泰和另三个马师与凌昊天特别亲近,坚持要跟他同去送马。凌昊天便带了四人将余下百来匹骏马趁夜赶到边城之外,在城外高喊,说要将马送给大明守边军队。

当时正是天明时分,陕西总督名叫曾铣,他听闻有大批骏马向城墙奔来,大惊失色,还道鞑靼人来犯,连忙披挂出视,但见来人只有五个,竟是来赠马的,不由得愕然。这曾铣于嘉靖二十二年被任命为三边总督,当时鞑靼人屡次侵略河套,兵强马壮,势不可当,曾铣万分忧心,曾上疏请复河套及加强北边防务,是个有心振作武功的边将。这时他眼见群马奔来,领头的是个身形魁伟的汉人青年,连忙迎了出去,朗声道:“何方英雄,何以无故赠马?”

凌昊天向曾铣拱手道:“曾大人守边有功,名扬四方,在下素来敬仰。我是塞外天观马场的主人,得知衮弼里克有心侵略河套,特意来赠马给大人,但盼大人增强防御兵力,抵抗外敌。”

曾铣甚是感动,忙请凌昊天入城坐谈。凌昊天道:“实不相瞒,我兄弟得罪了衮弼里克,不得不解散马场,往北方逃难避祸,时机紧迫,不能多留。曾大人请放心,我们不会为你带来麻烦的。”说罢便与众马师策马离去。

曾铣想追上去请问姓名,凌昊天等却早已去得远了。数日之后,曾铣才从塞外汉民口中得知天观马场的传奇及凌昊天和赵观的事迹,心中惊佩感激已极,为不负二人赠马之德,更加紧练兵,增强防卫,边城守兵一时士气大振。

却不知当时千里之外的京城朝廷之上,众大臣学士正为了河套之复与不复大起争议,引起一场翻天覆地的政争。当时世宗皇帝已有九年未曾上朝,严嵩虽独得皇帝宠信,却尚未能掌握朝政,在一片指责严嵩专权跋扈的呼声中,大学士夏言被召回担任首辅,锐意改革,受到严嵩的深切忌惮。严嵩最终便是借着河套之争,打倒了主张加强边务的夏言,夏言被杀弃市,陕西总督曾铣也入罪斩首。严嵩于是再次当上首辅,其子严世蕃也升迁为工部左侍郎,父子俩权倾朝野,极力排斥异己,大肆敛财。明朝边防积弱不振,河套居民饱受鞑靼侵犯掠夺之苦,由此而更加无可挽救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失马之福

凌昊天和赵观离开马场之后,便向漠北逃去,离开了衮弼里克的势力范围。二人在一年半之间,从寄人篱下的驯马师成为塞外数一数二大马场的主人,转眼之间马场风流云散,又变回一无所有,真可谓大起大落,旁人花上一辈子也难以得到的成就和失败,他们转眼便都经历过了。他二人原是胸襟阔大的豪杰,洒脱爽快,自不在乎这些成败得失,只留下足够的钱,弄了两顶帐篷,留下几匹骏马,在大漠上四处游居,闲时就跑跑马,带着大鹰啄眼出去打猎,过了一段悠游自在的日子。

当时衮弼里克得知二人逃脱,大发雷霆,一意要抓回二人处死,出一口恶气,但在多尔特和身边众大臣等的劝解下,才渐渐息怒,此后绝口不提这两个汉人的事。凌昊天和赵观得知衮弼里克不再追杀自己,便又移居回漠南,在阴山南北的草原上游居。

这日赵观闲着无聊,坐在帐篷外练习鞭法,将蜈蚣索远远甩出,卷回草尖上的小黄花,在身前摆成一圈。他正为自己的鞭法未曾生疏感到安慰,忽见远处一乘马快奔近前,马上乘客似乎是个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