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页

李沧行想到那天南京城外的惨状,也是恨铁不成钢,但他仍然不接受这个说法,嘴角抽了抽,说道:“不,那只是个意外,倭寇突然来袭,南京城内一片慌乱,来不及调精兵猛将,仓促开城出战,致有此败,我大明的卫所兵不会都像那两千人那样不堪一击的。”

钱广来叹道:“沧行,我也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在卫所兵里,你看到的那两千人已经算是最能拿得出手的了,至少还能把人开出城支,换了其他不少地方的卫所,根本就是连人都没有,全是在吃空饷呢。”

“我大明自洪武皇帝开国以来,当时为了解决打天下时上百万将士的出路,并解决日后的兵源问题,就实行了这种军户卫所制度,让当兵的转成军户,不用交赋税,但子孙后代都要当兵。”

“后来靖难之役后,后世的皇帝觉得在江南和内地养着这么多不需要打仗的军人不合算,就让这些内地的军户自己屯田,自己养自己,并且要供应军需,这一百多年下来,内地的军户们多数也真的成了农民,只会种田,不会打仗了。现在只有北边防御蒙古人的边军还有战斗力,内地,尤其是江南这一带,卫所兵早已经不堪一战了。”

李沧行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说道:“既然这些卫所兵不堪一战,何不把他们就此解散,让他们成为普通百姓,然后再重新招募精兵呢?比如上次倭寇攻城,我们这些武林人士临时从军,不也把倭寇给消灭了吗?”

钱广来摇了摇头:“沧行,你想得太天真了,别的不说,就说你我,一时激于义愤,加上有谭纶临时招募,我们临时性地拿钱作战是可以的,但要是让你长年累月地呆在军营里,甚至子孙兵代都要继续从军,你受得了?”

第296章 宁波争贡事件

“再说了,那些卫所兵是军户,他们有着朝廷拨给他们的田,但这些人也世代被他们的长官,那些同样是世袭的军官,所控制和压迫,一百多年下来,那些军官就变身成了地主,而这些军户则成了佃户长工,由于军户屯田交的粮食比当普通百姓时上交的赋税要少了许多,若是朝廷下令让他们退耕还田做百姓,只怕会激起叛乱。”钱广来慢条斯理地分析着。

李沧行恨恨地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身居高位的朝廷重臣们也不想想办法?就眼睁睁地看着沿海的百姓遭殃吗?”

公孙豪冷笑一声:“想办法?他们只会想办法给自己捞好处,现在夏言大人快要倒了,严嵩这样的奸党把持朝政,大肆地卖官售爵,即使有些像胡宗宪这样想做事的,可改变不了绝大多数只是刮地三尺,为自己谋私利的贪官污吏。”

“李兄弟,你当陆炳为什么这么起劲地要消灭江湖武人,平衡正邪势力?那是因为天下群情汹汹,一触即发,二十多年前宁王谋反,一个藩王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两个月功夫就差点打下南京城,大明的江山早已经危机四伏了,连加入我们丐帮的人也都是年年增加,这还不是给那些狗官们给逼的!”

李沧行咬咬牙,说道:“先不说这朝堂之上有多黑暗,至少依帮主和胖子所说,那个胡宗宪还算是个好官,谭纶和沈炼我也见过,应该也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人,只限在这浙江,难道重赏之下,也招不来勇夫,先去平定倭寇吗?那陆炳不是以荣华富贵相诱,也引了许多江湖人士去当了锦衣卫吗?”

钱广来摇了摇头:“沧行,陆炳那里是锦衣卫,加入锦衣卫可是当武官,不是当大头兵,最差的锦衣卫也有个流外武职的,再有些江湖人士加入六扇门,当了公门捕快,往往也都是小吏,不是那些服徭役当衙役的平民。”

“招几百个军官容易,但要招几千上万的军队,那肯定多数人都是大头兵,难道十年习武,只是去为了当个兵吗?更不用说还要失去我等江湖武人最宝贵的自由。这种事,除非是走投无路,不然无人愿意的。所以胡总督现在确实也是在招兵练兵,但不可能招我江湖武人,只能从那些孔武有力的平民中招募。”

“沧行,现在胡部堂的意思,也只能先靠着一些临时征召的精锐之士,比如像沈炼手下的锦衣卫,或者是谭纶上次征召的江湖武人,或者是南少林的僧兵,用这些人来对付小规模的倭寇登陆,用手上还可一战的卫所兵去对付规模大一些的,比如几千人规模的倭寇劫掠,一边跟汪直谈判开关贸易的事,一边训练新兵,有了条件后再作计较。”

李沧行听得灰心丧气,无奈地摇头叹道:“我堂堂大国,居然被这些来自海上的强盗弄得无能为力,沧行实在是心有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