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页

“倭寇三万多人深入内地?不可能吧。以前就是汪直和徐海势力最大的时候,也没这么大的胆子过。”

“就是,我们南少林以前大败过倭寇,他们十几年都见了我们就跑,兴化府的边上就是我们南少林,这次又有这么多英雄赴会,倭寇长了几个胆子,敢攻这里?”

“也不一定,这李沧行看起来不像个说大话吹牛的人,再说了,军中无戏言,这等军机大事,他也不至于拿来开玩笑吧。”

“可是,就我们这里几千人,就算加上天狼的部下,也不到一万,倭寇可是有三万多哪,我们就这么去接战,会不会寡不敌众?”

“哼,若真是倭寇大举前来,那明知不敌,也不能坐视不管,我们都是侠义之士,可以为了大义而舍生取义的。”

“对对,师兄说得对,若是倭寇真的来了,咱们就跟他们拼了!”

年轻的弟子们议论纷纷,摩拳擦掌,而高阶的长老和几位掌门却都是沉吟不语,智嗔正色道:“李施主,你的这个消息可否属实?倭寇以前多是抢掠沿海一带的城镇,没有这样深入内地过,再说了,就算他们深入内地,以他们登岸的时间来算,也至少要十几天,怎么可能两天就打到这兴化府城呢?我们在此地集结也有些时日了,根本没听到任何倭寇出动的消息啊。”

李沧行摇了摇头,正色道:“消息是我安插在倭寇中间的内应冒死报告的,绝对可靠,由于贵寺的威名,倭寇十余年来都不敢进犯福建内地,所以从泉州运过来的海外贸易银两,也多是会暂存兴化府,然后再押解京师,前一阵子泉州那里刚刚把去年上贡的税银七百多万两解到兴化府,倭寇刚刚在横屿岛丢掉了几乎所有的存宝,数万手下一下子断了粮饷,肯定要做一票大的,泉州那里虽然钱更多,但是守卫严密,所以他们也只有攻击兴化府这一条路,毕竟南少林的武僧不过两千多人,正常情况下是挡不住数万倭寇的虎狼之师的。”

智嗔并不是太懂兵机,略一皱眉,转头看向了徐林宗和林瑶仙,似乎是在征询他们的意见,而见痴大师则开口道:“李施主,我等虽然有心报国,但现在还没有任何消息来证实你的这个情报,以前我南少林僧兵曾主动出击,打击过倭寇,可是却被朝廷说我们聚集匪类,图谋不轨,不仅把我们南少林的几十顷田地没收,还把几十名义士说成是江洋大盗,绘图海捕,李施主,你是朝廷的将领,应该知道此事,非是我等不愿相助,实在是给寒了心,若是再次随便聚焦数千义士,只怕朝廷这回就不止是收归几十顷田地这么简单的事了。”

正说话间,突然跑来一名僧人,满头大汗,而他的身边,站着一个绿衣吏帽,看起来小吏打扮的人,汗水已经湿了满身,帽子也歪倒在一边,人几乎像是要虚脱了,一看到见痴大师,就像见到了救星似的,声音中带着哭腔,说道:“见,见痴大师,小人,小人总算见到您啦,快,快,快,倭寇来了,救兵,救兵哪!”

见痴大师一眼望过去,微微一惊,他认得此人,乃是兴化府城的府丞李少白,以前曾经陪同兴化知府刘德来过两次南少林:“你不是兴化府的府丞李大人吗?怎么成了这副模样了?倭寇当真攻城了?”

那兴化府丞李少白从怀里哆嗦着掏出一封书信和一枝令箭,已经被汗水染得湿透,没有信封,只有一张白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末尾处盖的一个红色大印却甚是醒目,那陪着李少白来的僧人把这信纸和令箭拿了,递给见痴大师。

只见信上写着:“倭寇攻城,南少林僧兵速救百姓。兴化知府刘德。”后面的那个大印则是兴化知府的专用官方印章,而令箭则是知府大堂里大案上摆着的,平时知府派衙役下乡收税传令,都是执此令箭而行。

见痴大师点了点头,看了一眼智嗔:“看来李施主说得不错,倭寇确实在攻城了。”

智嗔急问道:“李府丞,倭寇有多少人?现在兴化府城的情况如何?”

李少白急得都要哭出来了:“大师啊,昨天夜里从泉州港解来上交给朝廷的七百多万两贡银刚到,今天清早还没来得及出城,倭寇就杀到了,漫山遍野都是倭寇,不计其数,看起来数量至少有好几万人,我们城中的兵士才三百多人,押军饷的士兵也才三四百,根本挡不住啊,大师,我拼命逃出来的时候,南门已经给攻陷了,刘知府,刘知府他只怕已经殉国了啊!”说到这里,李少白再也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