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页

其实左冷禅、岳不群并未刻意保持这般“无接触交手”的状态,两人只是在对方甫一出招的瞬间,尽快撤换自己即将用老的剑招,精准的避开对方击向自己薄弱处的攻击,同时化作直击对方破绽的新招罢了!

叮!……

终于,在第二十三招时,二人的长剑第一次相触,并且很没有默契的击实。剑上劲气反震的一瞬间,两人身躯如遭电击,不由地齐齐一震!而因为长剑的轻重差异,及剑招风格的迥然不同,这次交击于左冷禅稍稍有利,其剑上雄浑的力道直接将岳不群轻灵的长剑荡了开去。但岳不群的功力并非易于,同样将左冷禅的长剑击得微微一顿,剑速大减,岳不群则毫不迟疑的趁机变招。好在华山剑术本就以轻灵迅捷见长,岳不群反应也十分及时,总算没有失了先手,落在下风。

对此,左冷禅并不意外,他很清楚,岳不群要是如此轻易便落入下风,那也配不上他之前那般特别重视了。至少,通过刚刚的一次硬碰硬,左冷禅也粗略的感觉到,岳不群的功力比他只稍逊了不到半筹。

叮……铛……叮叮……叮叮叮……

一旦有了第一次兵刃相接,自然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轻重不一的交击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密。但因兵刃交击后反震之力颇大,需要及时卸力、换气,两人的出招速度不免稍稍慢了些。

如此一来,交手的凶险程度不仅未曾降低,反而成直线上升。毕竟,兵器没有相交时只算是比拼双方的招式精妙及应变能力,而此时每次剑刃相触,也完全不同于两人拿着大刀傻傻的对砍,剑招中双方发力的角度、蓄势出招的习惯、手臂手腕的旅力,以及灌注在剑上的真气,都会影响剑器相触后的结果,或是稍稍一顿,或是方向偏转,或是直接反弹而回……

这已经是双方综合实力的比拼,“随机应变”在此时尤为重要!

丰富的战斗经验有助于预判对手的攻势、力道,炉火纯青的剑招能在危机下应对有方,但在二者之间充当链接桥梁的却正是个人的反应能力,三者结合就是“随机应变”。因此,高手决斗或许激烈而短暂,但以全面性、复杂性而论,却不亚于两军相争,双方在战前的种种积累,包括整合自身实力、探查敌情、预先评估谋划等等,以及战时的种种手段,包括测敌、知敌、惑敌、诱敌、破敌、毙敌等等,都会影响到最后的胜负。

随着交手时间渐长,二人都对敌我双方的各种软、硬实力了然于心。在力量上,左冷禅凭着身材壮硕,嵩山剑法雄浑霸道,功力高深的优势,力气比年纪小了他近十岁的岳不群强出不少,算是硬实力;在技巧上,二人于各自门派的剑术上的造诣差不多,都极为接近招式变化自如的境界,算是不相伯仲;在速度上,华山武功向来以轻灵变化见长,岳不群本身也擅长轻功身法,更兼其心神强大而敏感,所以无论内里的应变速度和外在的出招速度,岳不群都稍胜左冷禅一筹,算是软实力。

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制胜之道也!

左冷禅毫不犹豫的运足十成功力,剑剑注满真气,施展出了嵩山的快慢十七路剑法。霎时间,左冷禅的厚重长剑上乌湛湛精芒更盛,力若千钧,屡屡荡开或击偏岳不群的长剑,而且其剑招忽快忽慢,动时剑啸连连,劲风呼喝,静时凝滞沉重,巍巍如岳,动静转换愈发毫无端倪,却又恰恰能够有效的防守、截住或打断岳不群的剑招。

同样,岳不群也立时变换攻守方式,不仅缓缓运起紫霞神功,还以华山气宗“以气御剑”的高深秘法御使犀利迅捷无比的法狂风快剑和希夷剑法。其身形纵跃犹如脱兔,腾挪几似惊鸿,剑上紫芒朦胧,劲气犀利而不失坚韧,有效的克制着左冷禅长剑中蓄满的阳刚浑厚内劲,而且非同一般的剑速亦幻化出重重剑影,朵朵剑花,对左冷禅造成极大威胁,多次令其攻势难以为继,不得不回招抵挡……

嵩山快慢十七路剑法,乃是左冷禅武功有成之后,合门内众高手之力,将诸多嵩山剑法及精妙的残缺剑招汇集整理,总结完善而成的上乘剑法。此剑法气势森严,威力恢弘,配上嵩山特有的宽厚沉重的黑剑,一招一式犹如长枪大戟,纵横千里,乃堂堂正正之师,已是而今嵩山派的主流剑法。论地位,犹在嵩山派另一路上乘剑法——子午十二剑之上。又因这类偏向堂堂正正、势大力沉的剑法,最易受到诡异迅捷、变化多端的武功掣肘,所以嵩山剑法历来注重剑速变化,忽快忽慢,收放不定,动则劲气勃发,攻势雷霆万钧,令敌不得不退避防守;静则渊渟岳峙,守如铜墙铁壁,使敌无机可乘。快慢十七路剑法更是此间大成之作,其剑招之快慢、动静、攻守变换流畅,却又往往出其不意,纵然敌人武功诡异快捷、变化多端,也必然被打乱攻击节奏,束手束脚,施展不开。

岳不群早些就曾对嵩山剑法有过了解,之前又观看了丁勉、陆柏二人出手,对于嵩山快慢十三路剑法的招式已然明了了七七八八。但此时,左冷禅全力施展的快慢十三路剑法却让他有种耳目一新之感。虽然都是同样的招式,左冷禅在出手时机的把握上却更加精准,快慢、攻守交替的更流畅,甚至对于某些招式中的剑速、角度、力度、方向的稍加变化,便即发挥出截然不同的效果。显然,身为快慢十三路剑法的主要编纂者,左冷禅在此剑法上的造诣当真非同一般。以此而论,丁勉、陆柏等人便已着实难以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