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页

岳不群知道,他们就是当年的魔教十大长老,皆是智勇双绝、纵横一时的人中之杰。但成王败寇,马后炮亦是多说无益,岳不群并不放在心上,对于那些“五岳剑派,无耻下流,比武不胜,暗算害人……”等等骂人文字仅仅扫视了一眼,便将注意力集中到四周的石壁上。

但见其上密密麻麻刻着无数图形,深逾寸许,苍劲有力,但却线条简单,仅大致看出乃是人在施展武功招式的样子,若要深究详细,还需依着图画上人物的动作姿形推测。

岳不群也不急着细看,而是先举着火把在洞内绕行一周,寻到刻着“张乘云张乘风尽破华山剑法”的字迹处,在地上放下松柴,以火把点燃,聚起大堆篝火。这才就着熊熊火光,细细观看其上图形,揣摩武功招式。

这石壁上刻的华山剑法果真比岳不群十多年来所学的要更精深广博,也更多更全,应是五六十年前的华山正宗剑术无疑。但是,若要说修习这些更全面的剑法一定能够比修习如今华山流传的剑法的成就要高,却也不尽然。毕竟,在剑法招式的数量和变化繁复到一定程度之后,招数多一些或少一些,影响都不大,而华山剑法源远流长,招数何其繁多,其中很多招式可以举一反三,相互演化,确有较大的相似性,甚至可以说是有些重复了。对于学习者来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似剑法招数,只需选则其中一种合适自身的深入学习,其它的用来开阔思路、增添可变性即可!

岳不群将自身所学剑招,与石壁上所刻的招式一一对照,寻出相互之间的差异,再细细揣摩剑招为何会有变化,哪种更适合自身,哪种变化多余,哪种变化破绽更小……

如此看完一整套剑法,岳不群才又转而去看张乘云、张乘风二人的破解之法,对这些古怪招式中暗含的种种变化、种种后着同样细细揣摩,参悟其中暗含的魔教武功精髓义理,之后才思考以此破解华山剑法的可行性。

只是,这般古怪招数虽然蕴含诸多上乘武功之精华,于岳不群的武学见识大有裨益,但毕竟是专门针对于一招一式剑法的死板破解,连接起来可就不怎么顺畅,更不成一套系统的武功。最关键的是,似这般一招一式生搬硬套的施展剑法去攻击敌人只是初学者的幼稚行为,而高手之间的比武决胜首重随机应变。大多高手甫一看见对方的招式能够破解自己所使的剑招,自然就会立即半途变招,但变招并非只是使出剑招的后着变化或顺着某种剑法套路使下去,而是根据对方此时的招式,下意识的变化为一招自己习练纯熟的剑法直击对方招式的破绽或薄弱点,若对方同样能够及时变招,再次使出能够破解自己剑招的招式,则自己亦随之再次变招……

如此这般,用风清扬教导令狐冲的话,就是“剑术之道,讲究行云流水,任意所至”,较量的就是双方的对招式熟极而流的程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一旦其中一方急切间无有破解对方武功的最佳招式或是变招更不上对手的节奏,自然便会落入下风,甚至一招败北。

岳不群清楚的记得,原著中风清扬曾言:“学招时要活学,使招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便练熟了几千万手绝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终究还是给人家破得干干净净……”所以,平日里参悟剑法,岳不群但求招招式式变化自如,衔接自然,渐渐化去学招时的斧凿痕迹。

而今,看得石壁上两个魔教长老所书开头部分,那破解华山基本剑法的棍棒招式,岳不群不禁并指如剑,依图比划起华山基础剑法来。脑中幻想着,若是有一个功力和自己相若之人,持棍施展图中招式,与自己交手时,双方有可能的招数变化……

熊熊火光之旁,岳不群身形电闪,腾挪纵跃,右手剑指变幻不定,乍一看来来回回就是十数招华山基础剑法,但细细观摩,却发现同一式剑招,先后两次施展出来,或是方位角度,或是剑速步伐,仅是稍稍变化,出击效果便立时不同,而且下一招更是无有成规,只在基础剑法的其它剑招间随意变化,但所走方位,所攻位置,无不恰恰卡住敌人破解上一招后兼顾不及之处……

一刻钟后,岳不群停下身形,看着石壁上破解华山基础剑法的招式,摇头失笑道:“以我的剑术造诣,就算初次面临这般怪招,也只需一刻钟就能够克敌制胜……若是多接触两次,恐怕只需针对性的三五招就能完胜!”同时心里暗暗鄙视,难怪风清扬说魔教十大长老未曾窥得上乘武学之门,不知招数是死的,发招之人却是活的,死招数破得再妙,遇上了活招数,免不了缚手缚脚,只有任人屠戮。

这般仅仅破了死招还大言不惭之举,想来也只能吓唬一下见识狭隘、剑理不精的初学者!

第八十六章 五岳剑法(二)

接下来,岳不群一一揣摩石壁上那些所谓破解朝阳一气剑、狂风快剑、铁针剑式、养吾剑法、玉女剑法及希夷剑法等华山上乘剑法的招数,只觉得随着剑招愈发精微奥妙,其破解招数亦愈发精奇。偶有些出其不意之招,乍看似是古怪非常,甚至大异正派武学常理,但反复琢磨之后,却又发现其暗含某种别具一格的上乘武学义理。岳不群隐隐明悟,此乃张乘云、张乘风二人毕生武功和智慧的最高结晶,亦是魔教正统武学之精髓。

其实,日月神教的武功与明教一脉相承,而明教历史悠久,最初的武功源自波斯明教,其中以镇教神功《乾坤大挪移》为首,皆迥异于中土武学。后来明教先后活跃于西域和中土,或是在二者之间流窜,频繁吸纳西域和中土的武林人士及其武学理念,武功路数自是合三家之长,乃至最后牢牢扎根于中土,延续数百年,武功路数便渐渐受中土武学影响最深。明教历来热衷造反,行事作风大异于寻常武林门派,所以屡屡遭到中土正道武林的打击和排斥,被称作魔教,因而多有中土武林的野心家和旁门左道的邪派人士,甚至关外胡人、西南苗人等外族武林人士欣然加入,同时亦带入大量风格各异的异种武学理念。长此已久,魔教武功融会众长,竟隐隐自成一派,主流偏向霸道而诡异,极具杀伤力,虽然大致上还属于中土武学路数,但在许多重要关节已与中土主流的正派武学截然不同,因而被正道武林斥为魔教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