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页

单单出身于不同寺庙,且不远千里,南下寄居这一点,已经决定了他们在至少半年一年内难以重新聚起大山头,只能在定山寺入乡随俗。

而身为直接负责他们参禅习武事宜的首座尊者,这个“俗”,自然是由“大德”来定。

“大德”的圣僧之路,自此开启!

与此世界绝大多数门派帮会的混乱武学体系无甚不同,如今的禅宗,甚或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均未建立起独门的完整而严密的武学体系和理论纲领。

即使同属一宗的不同寺庙,因为各自地处不同,交流有限,武僧们所学所练的武功实则五花八门,不尽相同,且大多数除了都带着些佛门气息,连基础心法都截然不同。

隶属于禅宗的各寺庙弟子们行走江湖,若是未曾自报门派名号,不仅其他江湖人认不清晰,就连禅宗其他寺庙的同门也不能确认。

类似大水冲了龙王庙的事,无独有偶。

因而“大德”尊者同化和塑造这些禅宗种子的第一步,正是将他们杂七杂八的武功底子彻底统合为一——无论年纪大小及功力深浅,一律先练两个月的升级版【罗汉拳】和升级版【纯阳童子功】……

【罗汉拳】作为上一世少林寺传承千多年,经历代无数武僧千锤百炼的筑基外功,乃一切少林拳掌绝技的基础,精简实用自不必多言。

【童子功】算不得多深奥,不论是否学过其他武功,只要是个“男孩”都能练,且所练纯阳真气之精纯,不输于绝大多数宗师级心法,可谓青少年的最佳筑基内功。

至于其练功期间不能破色戒的基本要求,对于和尚来说,自是聊胜于无。

这一外一内两门筑基功夫,再经石之轩一番悉心修善,融入瑜伽之术,已然完美契合此方世界的内外功风气。

任何佛门高手得见,也只会感慨“大德”尊者已得佛门武学之精髓,方能创出如此大道至简的筑基法门。

漫步到天王殿的台阶上,石之轩居高临下的俯视着他们两个月来的成果。

慧眼观其拳脚之形,灵觉感其气息之纯,顷刻间他便将广场上五六百青少年武僧的内外功状态尽收心底。

所谓明察秋毫,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