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页

事实上,若非感觉此次金墉城不好打,周军很可能损失惨重,他还准备打过两三场仗,再向麾下有命幸存下来的士卒普及这【炼精化气】的粗浅功夫。

“……一行一止,一举手一投足,均要一念归中,意守丹田,使呼吸调息入细、引短为长、易促为匀、易浅入深,为的是将口鼻吸入的天空大气,能够深深地归纳于下丹田之中,触发人体精气……如此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则丹田中产生一种热的感觉。此种热感在开始时,总是若有若无,似有似无,而且是有热感时少,无热感时多,不必着急。只要继续坚持正确的练功方法,随着练功的不断深入,热感也就会随之愈来愈明显,最后即会产生一种滚动和下行之感……自此真气生矣!”

初时尚有人不以为意,然而数句之后,再无人敢轻视这些简单易懂的话语,尽皆纷纷用心记忆或参详。

在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人人挣扎求存的时代,普通百姓没人会小瞧任何一门珍贵且实用的技艺。

而对于初步见识过将军们高强武功的士卒们来说,任何可能练出真气的功法或诀窍都值得拿命去拼,更不可能不珍惜。

当然,石之轩也不会傻到对这些不识字的大老粗说什么“下者守形,上者守神,神乎神,机兆乎动……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迎之随之,以无意之意和之……”之类的玄门用语。

只能以最基础而朴实的话语,深入浅出的讲述摒弃杂念,收摄心神,调顺气血,萌生气感的窍要所在。

无可质疑的是,当世之上,亦再无人能够比他讲得更通俗易懂!

至于这三千步卒各人能够记住多少,又有多少人能够依此成功练出真气……石之轩并不在意,反正此次攻打金墉城之后,能够幸存多少人还很难说。

而运气好幸存下来,又能练出些微真气者,他再将之一一收拢,纳为心腹亲兵之列,并授以他专为沙场建功者所创的上乘内功【蟒牛劲】,即可使之以一敌十。

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真要打个几年仗,大浪淘沙之下,估计他还真有可能借此聚拢一支数千人的精锐中的精锐……

傍晚时分,全军安营扎寨,生火造饭,所有统兵的高级将领,一律聚集在宇文邕的御帐,商讨攻伐金墉城的作战计划。

当然,似宇文直这般闲散上将,并不在其中!

远远地,宇文直瞧着宇文邕掀开御帐跨步而入后,便带着一个亲兵直往御帐不远处的一座精美帐篷而去。

帐篷后隐蔽处,一身紧身劲装的高怡亭亭玉立,一见到宇文直,便毫不客气的道:“卫公究竟有何要事急着约见我,万一给宇文邕发现了,我可不好解释!”

宇文直对她如此态度暗暗恼怒,心里恨恨:小贱人,你先别猖狂,等将来本公登上帝位,保证让你欲生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