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页

石之轩微微一笑,“不管这信是否到得了崔景嵩、侯子钦手里,都会起到应有的功效!”

史万岁咧嘴一笑,由衷钦佩道:“尉相贵、侯子钦、崔景嵩三人本就相互猜猜忌,再有这书信火上浇油,他们岂不更加疑神疑鬼?侯子钦、崔景嵩若不想人头落地,就只能尽快开城纳降。师尊果是运筹帷幄,举手之劳便可摘得破城首功!”

石之轩拍拍史万岁的肩膀,适时地耳提面命道:“仅仅勇猛善战,不过一马前卒,纵使伤痕累累,亦未必能有多少功勋。

唯有深谙官场游戏规则,并善于利用这些规则在官场里如鱼得水,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出将入相,无不如意!

就像为师此次所作所为,看似颇有投机取巧之嫌。毕竟,明眼人都知道崔景嵩、侯子钦若是开城投降,其实是因为顶不住六万大军的围城猛攻,兼且久久不见援军到来,对齐国朝廷失望已极,为保富贵及家族方才决心改换门庭。

但当崔、侯二人拿着为师的书信出城归降时,就连皇帝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为师的劝降之功。

原本我等六军精锐一齐攻城,六位主将的破城之功并无上下之分。然而为师只是多送了两封信,在破城的功劳上就大大高出其余五位主将一筹,还让他们有苦说不出。

此间微妙,犹如画龙点睛——实打实的战功固然要有,否则如此揽功就会惹起众怒,但加点儿官场手段让这战功更为出彩,既无可厚非又恰到好处!”

第四百五十章 旅进旅退

自周军攻破平阳城至今已有五日,坐落于城北的原大齐晋州道行台衙门也已改为大周晋州刺史衙门。

当然,现下占据府衙的还不是未曾确定的大周晋州刺史,而是包括皇帝宇文邕在内的数十名大周东征军高级将领。

监军王谊列前禀告:“……连日来,我军已将所有失去战力的重伤员先一步运回潼关大营,剩余的近六万精锐亦休整完毕,随时可以拔营行军。按飞鹰传信的时间算,齐王明日即可撤回平阳城,伪齐皇帝高纬所率的十万大军衔尾追击,预计后日亦可到达平阳。我军进退与否,还请陛下早作定夺!”

烛光闪烁,昏暗的光晕投在宇文邕脸上,却似映照出罕有的迟疑不决。

因此前一战积功升为骠骑将军的宇文忻迫不及待道:“陛下何须多虑?以陛下的圣明威武,乘敌人的荒唐放纵,何必担心不能攻克他们?如果伪齐出现一个好的君主,君臣同心协力,那么就是我大周有商汤、周武王的声势,也不易讨平对方,但现在伪齐的君主昏庸、臣僚愚蠢,军队没有斗志,虽有百万之众,实际上是送给陛下的。陛下何愁不能一战而掳伪齐皇帝高纬于驾前?”

军正(军法官)王紘上前附和:“齐国纲纪败坏,至此已经有两代。上天庇护嘉奖我们大周,经过一战而扼住对方的咽喉。正所谓攻取欺凌动乱、败亡之国,正在今天。放过虚弱的伪齐而自己退走,臣实在不能理解……”

宇文邕面色沉吟,久久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