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页

“我并不认为他们是小圣贤庄的对手,正如同我并不认为小圣贤庄是帝国的对手一样。”伏念自信道。

诸子百家当中,能够和儒家争锋的,不出一手之数。

无论是面对哪个学派,伏念都自信有一拼之力。

然而面对帝国,伏念深知只能是自取灭亡。

“既然你已经做出了决定,又何必来征询我们的意见。”荀子冷声道。

“稷下学宫虽立,但是学宫之长的祭酒却还在空悬。当世除师叔之外,又有和人敢说是诸子百家第一人?还请师叔为儒家计,出山主持学宫之长。”伏念躬身一礼。

荀子没有避开伏念的礼节,却冷哼一声,道:“当稷下学宫毁于秦国的铁蹄之下后,我就从来没想过再入稷下学宫。已经被毁灭的,再也回不来了。”

齐国的稷下学宫,正是毁于秦军的铁骑之下。

而当时的荀子曾经三次担任学宫的“祭酒”,在他最后一次担任祭酒的时候,却眼睁睁的看着稷下学宫的灭亡,那种心情,是伏念体会不到的。

所以荀子对于秦国始终没有好感,在荀子的心目中,秦国毁掉的不只是他的故国。

“师叔的心中,难道对于小圣贤庄的安危就没有一丝的担忧吗?当年师叔对于李斯和韩非的态度天下皆知,李斯现在是帝国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是什么性子,师叔并不陌生。这些年来,我根本不敢让儒家弟子入仕,就是担心李斯的报复。现如今既然有机会让儒家光明正大的走到台前,此等天赐良机,若是错过,儒家何谈未来。”伏念有些激动道。

荀子沉默,在这件事情上,他是有愧的。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这些年来,儒家弟子鲜有入仕之人,身为掌门人的“齐鲁三杰”更是窝在小圣贤庄“专心学术”。

若说他们都没有想过入仕,那是自欺欺人,只是因为伏念知道,他们就算是入仕,也肯定会遭到李斯的打压。

李斯从来不是什么心胸宽广的人,这些年对于小圣贤庄的态度更是暧昧,旁人不知,但是伏念身为儒家掌门当然不可能也嗅觉迟钝。

“罢了,既然你做出了决定,我也不想再多事。帝国风雨飘摇,未必是一个好的去处,但是你现在才是儒家掌门,我说的话,你也未必能够听到心里去。我只送你一句话,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你好自为之吧。儒家的未来,全看你的决断了。”荀子忽然感到意兴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