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页

“那又怎么样?那才说是魔术啊。”索兰托苦笑着说:“你绝对不会相信的,4年前,王子在我们集团所属的晶能数字技术研究所诞生,可在五年前,晶能数字技术研究所只是一家研究矢量图形技术,最多卖过几个图形软件的小公司呢。”

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林闻方和安莲互相看了看。安莲连忙问道:“难道,雷蒙兄弟企业背后还有黑手?”

“黑手?”索兰托有些含混地说:“说是上帝之手会比较恰当。你们如果有时间,我可以给你们解释一下雷蒙兄弟企业的发生发展的经历,再结合一下王子核心的诞生,你们应该能理解得更深一些吧。”

索兰托是个非常好奇的企业主,他从很早开始就意识到雷蒙兄弟企业的发展历程很有问题。作为现在整个集团的第三把手,他和其他那些只看到利润、发展和影响力的股东们完全不同。他是仔仔细细地对照着经济史、社会史来研究了雷蒙兄弟企业的发展历程的,早在他还是年轻不经事的青年的时候,他就意识到了这件事情。本来他是准备做一篇博士论文的,但当他隐隐窥视到事情的真相的时候,他压根不敢将自己的发现写出来。

索兰托知道复星集团,知道那是企业界的最终目标,可他从没想到,原来复星集团的来头大到了自己不敢想象。刚才,听了诺曼和安莲、林闻方他们的解释,当海夫纳学会的名字连续出现,他开始明白了一件事情,开始能够将一些事情联系起来想明白了。他意识到,在这个世界的大势背后,的确有一个庞大的无所不在的黑手在影响在操纵,他原本以为那些人只是为了利益最大化,为了能够隐藏在背后控制财富,但现在看起来,他们的目标似乎更庞大一些……机甲之争、智能之争,这绝不是一般人,一般的势力敢于介入的。

“你先说说看你们的这个王子核心是怎么回事吧。大概不那么花时间。”看了看时间,林闻方决定整个故事还是留到以后,反正看现在他们几个供认态度都很良好,一路上还会有时间的。

“好的。五年前,我们集团的董事会来了几个有趣的人,他们说服了绝大部分董事会成员配合他们做一些其实耗资不算很大的事情:收购。当时他们举的例子就是复星集团,光是复星集团的专利权收益,就让大家动心不已。我们拿出了总计120个亿,前前后后收购了37家各种研究机构,并入了晶能数字。然后,晶能数字忽然就聘请到了一个天才的研究者,他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将这37家研究所的各种技术整合起来,形成了王子核心的第一个版本。三个月时间,虽然我不懂技术,但从公司运营来说,当时大家甚至还没把那么多机构的人事关系整理清楚呢,一团浆糊,研究工作几乎是完全停滞的,但他拿出的却是让大家都震惊的成果。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我说那是魔术了吧?”

第401章 绝好的时机

“三个月时间?”林闻方沉吟了一下,然后看着安莲,说:“如果那不是比我更牛无数倍的程序员,那就一定是有问题了。如果是新接触那些技术谱系,哪怕底子比较扎实,三个月时间能够看懂别人的设计思路和源代码就不错了。当初我进智策,也用了很长时间才搞明白智策的程序设计理念。”

安莲淡淡笑着说:“很简单啊,说明那些技术从一开始就是环绕着构建一个人工智能核心来设计制作的,本来就是一个个子模块,甚至里面的接口都设计好了。到时候把这些组件拼起来,那就是那个所谓的‘王子’了。对方谋划深远,这种方法也的确不容易露马脚。”

索兰托撇了撇嘴,说:“这也是我当时的想法。但是,既然对方能够组织出如此庞大的局面来,能够让那么多看起来只是可能互相有联系的技术真的串联起来,他们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的呢?这可不是三五天能够设计出来的局面,让那么多研究机构能够维持运转,按照他们的想法诞生出成果来,这里面需要多少掌控力,我想到大家都心知肚明。”

时间有限,索兰托来不及将所有的情况解释一遍,只将自己了解到的一些最重要的事情摆在前面说了下。听了索兰托的这些话,诺曼一下子就沉默了。他在里面看到了让自己觉得惊恐,觉得寒气逼人的一些事情。正如索兰托感觉到的,这个王子人工智能核心很有问题,从一开始,它就是被人计划着做出来的。至于是不是在恰如其分的时间和地点出现,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个诞生的时间对于莫亚现今的处境来说,却是再精准不过。

在和联邦的一场大战中失利,莫亚内外都面临非常大的压力。由于国际形势和莫亚在外交上的努力,莫亚在战后并没有因为赔款和其他条款等等太损伤元气,基本保留了全部的战争潜力。当然,这和联邦国内的两派相争也有关系。由于民生派的咄咄逼人,赵臻铎等元老、精英派别无暇在外交上和莫亚多扯皮,或许也存着让民生派也试试看经营一场战争,看看他们要输成什么样子才会让国家回到正轨上来的念头,在谈判中联邦基本上从来没有提出过让莫亚削减军工厂,裁军,进行定期的军备国际审核之类的条件。大家其实都明白,对于莫亚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超级大国来说,想要绕过这些条款自行其是实在是太简单了,这些条款毫无意义,反而会消耗自己在谈判中的筹码。联邦在经济上制订了许多针对性的条款,将莫亚继续扩军和经营军队的成本放大了差不多有20%,这才是联邦的最大杀招,虽然民生派别对于这种条款并不完全满意,认为这是将战争压力转移到了他们身上,但大部分民生派的人仍然认为这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合约。

但是,毕竟这只是一份阶段性的合约,充其量也就约束两国几年而已。之前的一场大战,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将来更大范围战争的预演和火力侦察。从这一次持续了两年不到的战争表现出来的形态来看,将来的战争在武器装备、战略战术等等方面都会有大幅度的改变。机甲和其他智能武器,或许会左右整个战争。

联邦现在正在和德累斯顿进行更大范围的合作,德累斯顿几乎一定会和联邦结盟投入战争。这是全世界在产业技术上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虽然两国之间也有竞争,但互补性更强。他们的联手,给以莫亚为首的战争集团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德累斯顿在联邦的协助下,已经组件了一个机甲团,并将继续扩编。德累斯顿对自己的技术实力非常自信,这个机甲团采用的是三分之一猎人、三分之一甲士、三分之一其他辅助部队的结构,究其根本还是为了熟悉机甲技术,作为自己研发机甲的基础。联邦虽然不会开放全部技术给德累斯顿,但在绝大部分技术上不会吝啬。德累斯顿自行研发的机甲“异端i型”已经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从基本的数据指标来看,比起甲士更胜一筹,比起联邦的机甲研究院正在开发的新一代机甲,也算是极具冲击力。同时,德累斯顿在遥控和指令智能技术方面很先进,他们大批制造无人机,携带武器和炸药,可以遥控,也可以在敌我识别器的帮助下,配合战役目的自主进行判断攻击,尤其是德累斯顿正在将大型太阳能无人机“赤翼2106”改装成智能无人机,那玩意可以携带4吨武器弹药在12000米高空持续飞行40个小时以上,在轻载或者高空的条件下,这个时间甚至可以持续到无限……到了开战之后,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击落这个夸张的玩意,那这东西就是高悬在德累斯顿的敌人头顶上的一把利刃。德累斯顿对于开发这类武器很有心得,他们的智能化机械团已经编成了两个,这方面的进展连联邦都有些吃味。智能火力侦查单元能够飞速立项并投入生产装备,也有被他们刺激的成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