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

特别是这些军校的学员,在虚拟网络上的训练时长,基本上都是以千小时为单位起步的!秦煌本人从十岁时开始接触网络中的各种虚拟机甲格斗游戏,到了现在累计时间已接近上万小时!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达,使得这些机甲游戏的效果完全抵得上军方的模拟器训练,所以,军校所进行的上机训练直接省去了教官的言传身教,第一次就可以放单飞。

秦煌动作自如地跃进机甲驾驶舱,用临时身份验证卡激活了系统,然后开始按照标准操控程序发布一系列指令。

这种基本型号的教学机甲,内部各种设施的布局都是按照最常见、最实用的模式来的,对于任何一个合格的学员而言,都可以达到闭着眼睛倒背如流的程度。

“怎么样,秦煌同学,已经适应了吧?”数分钟后,教官的声音在通讯频道中响起。

初次上机,教官们都会给学员一定的时间来熟悉机甲内部的环境,然后才开始进行各种考核。

“是的,感觉非常不错!”他回答道。

“那就好,可以开始进行第一个项目了吗?”

“没问题!”

随着他的指令,机甲本体微微颤动起来。

驾驶舱内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上,记忆合金安全带自动伸出,然后是数重柔性磁能缓冲防护垫相继激活,将他的身体固定住,全身上下均防护得周密严实。

操控台上方的穹顶上,垂下一道直径米许的淡金色光柱,将他的身影笼罩在其中,旋即又化为华美的金色光茧,将他全身包裹在里面。

这就是现在通行的源能感应操控模式,构成光茧本体的金芒,实际上是由一个个极其微小的金色立体符号汇聚而成,那是具象化的数据流。

在它的作用下,机动战士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念直接下达指令。而机甲各功能模块也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几乎没有时间间隔!

这样的操控效率自然比口语化的指令强多了!机动战士的大脑与机甲的光脑中枢可以直接无障碍地互动交流沟通,对于任何外部危机都能够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极大地提高了机甲的战斗力!

当然,这种无障碍的源能感应操控模式,效率虽然极高!美中不足的就是源能消耗太大,对于人体大脑的负荷也不轻,常人根本无法胜任,唯有机动战士才能够负担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