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要是真的不好吃,不论是不是沈玉案和沈玉晦亲自去摘的,苏韶棠都不会委屈自己的。

络秋听得掩唇偷笑:“夫人且放心吧,这春日里头的香椿芽等野菜最是新鲜香甜,只是底下人嫌弃其价廉,不敢呈到夫人面前。”

第66章

沈玉案和沈玉晦驾马出城,不知名的小花铺满草地,白的黄的成簇生长,星星点点地散布着,空气中浮动淡淡幽香。

沈玉晦很少出城,乍然闻见城外新鲜空气,整个人都有些放松下来。

他不着痕迹地看了眼大哥。

荠菜、苦菜、香椿芽隔山遍地,两人没有和那些穷苦人家争抢,牵着马往人烟稀少的地走,不多时,也摘采了一筐野菜。

知道这些野菜是要进嫂嫂肚子中的,沈玉晦做得格外仔细,哪怕他猜到大哥有话对他说,他也没有一心二用。

沈玉案没有打扰他。

他乐于看见明泽和夫人感情深厚,但有些话不得不说,沈玉案掀开衣摆随意蹲在地上,用铁楸熟练地挖了棵香椿,才不紧不慢地开口:“明泽以为衢州如何?”

沈玉晦动作一顿。

衢州。

闻名大津朝的学院有两所,一所在京城,另外一所就是在衢州。

沈玉晦曾在衢州求学三年,不说对衢州了如指掌,但至少说得上熟悉。

甚至,他为数不多相结识的好友都在衢州,沈玉晦刚入仕,按理说,在步入官场前还有一个大坎。

那就是等。

漫长的等待。

官位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有那么多位置腾给刚入官场的人?

如今入仕讲究三点。

其一学识,否则不会有那么多学者向往两所学院,甚至有京城世家公子远赴千里赶往衢州,能入衢州、京城两所学院,在学识这方面也就有了担保。

其二名声,若是能在进官场前就做出令人人称赞的好事,后面进入官场自然会顺利得多,这方面世人多数取巧,孝名同样是名声,一个人若是孝顺得人尽皆知,在世人眼中,他就很难是个坏人。

最后,就是贵人引荐。

沈玉晦父母不在,他虽有学问,但无名声,只是他有个好家世,当今圣上又是他嫡亲的舅舅,所以,他和常人不同。

哪怕刚入仕,他任职的调遣估计很快就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