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页

默默准备暖手炉的刘瑾:这事我一个手指头就搞定,你们俩都不要碍郡主的眼,有多远滚多远!

第58章

顺天府正堂内灯火明亮, 落针可闻。

刘瑾修长的手指钳着一小桐火箸儿,慢条斯理拨动手炉内的银屑炭,清致的眉眼陷在一片无色的烟火里, 瞧不真切。

自太子册封起, 皇帝已不管朝政,就连锦衣卫都下放到了太子手中,现在手里唯一握着的也就东厂与禁军。案子最先是锦衣卫发现的, 禀了太子,而锦衣卫也归东厂属辖, 探子得报,也会抄一份邸报给东厂, 他一向吩咐沈府的事第一时间告诉他。

朱谦知晓这桩事不奇怪,刘瑾奇怪的是朱谦竟然亲自来了。

郡主不是不待见他么,怎么还敢来。

刘瑾再位高权重,还是皇家的奴婢,论理不该坐在朱谦下方,只因有救驾之功, 朱谦一向看重他, 吩咐他坐,他便只能坐着,兴许朱谦是让他审案的意思。

别看朱谦面上沉肃,心里已打了退堂鼓, 早知刘瑾出面,他就不必来了, 就怕回头传到沈妆儿耳朵里, 怪他插手, 惹她不快。

左侧的王钦更是默默抚了抚额, 他恰巧从都察院的衙门回来,路过顺天府,见门前围了不少百姓,遣人打听得知杀了侯府公子,而凶手正是杨三郎,登时提了个心眼,杨家与姚家有些过节,杨三郎又是沈妆儿的姐夫,王钦担心其中有蹊跷,便寻了个借口从侧门进了顺天府。

踏入院子时,没注意到堂上坐着朱谦,转背吩咐顺天府吏员,将京兆附近诸县的人口簿籍税册给拿来,吏员以为他要查档,胆战心惊,麻溜地去后衙将近三年的簿册全部搬来了正堂。

王钦跟前的长几上便堆满了文籍造册,早晓得朱谦与刘瑾会来,他何至于插一脚,只是话已说出去,造册搬了来,临阵脱逃,不是他的作风,遂硬着头皮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