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这一点毫无疑问。

腾挪闪转,不同的道具不同的跳台,坡面障碍技巧几乎横跨了所有的自由式滑雪内容,如今再多个U型场地也不奇怪。

只是余乐在这个道具上没少吃苦头。

到目前为止。

余乐完成了“断桥”,“屋顶”,“两周四米台”,这一路上也不乏一些奇特的道具,余乐都适应良好,练习几次……不说手到擒来,也很快就摸清了规律。

只有这个U型场地的道具,把余乐难住了,还是在他有世界冠军指导的情况下,依旧和这个道具嗑了很久。

借助惯性冲上去,再拧动身体折返下来,不难。

余乐也算是有些滑雪和空中技巧的底子,只是做最基本的动作,余乐试上两次,就可以从容进行。

但他不能什么都不做的就滑下来不是吗?

这是比赛。

在赛场上设立这么一个道具,不就是为了看见选手的全面性吗?不就是想要看见坡面障碍技巧选手去克服难关,做出突破性的挑战吗?

余乐不得不重头训练U型场地的发力,以及旋转方式。

时间太短了,训练安排的很紧张,余乐也确实缺乏U型场地的训练基础,他在这个道具前不知道摔了多少次。

周晓阳都可以很快适应的场地道具,余乐第一次用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时间。

就像柴明对余乐的评价。

如果为余乐的滑雪能力作一个圆形的表格,有“技巧”“基础”“多样性”“常识”“滑雪”等,那么余乐在“技巧”上一定一枝独秀,像最尖锐的矛头一般,突破地表,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

所以一旦离开了“坡面障碍技巧”这个运动所需要的技巧要求,余乐就只能被迫重头练起。

不是他成长的慢,而是他的起点太低了。

余乐在赛前一周的时间,几乎将他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个U型场地的道具上,起步低,勤能补拙,再说天才也有天才的道儿。

余乐觉得自己还行。

从跳台一跃而下,一周半的偏轴旋转并不难,余乐落地完美,不但没有丢掉任何的速度,而且还在这一起一落间,将速度再出增加。

70迈!

绝对有70!!

余乐感受这一刻追风逐翼般的急速,就仿佛从天空坠落而下,裹挟着最强劲的,如同流星一般的力量,狠狠地轰击在U型台上。

“唰!”

身体随着地形变化,转瞬间就如同躺平在半空,与地面形成了90度的夹角,惯性让他不会脱落,反而以极快的速度冲出台沿。

7米高的高度眨眼间就到了!

滑雪板在这一刻脱离了地面,就仿佛脱离了泥潭的瞬间,带来了自由的空气,他在空中用力,身体顺着那惯性转动。

转体一周。

转体两周。

身体就如同快速旋转的陀螺,黑色的滑雪服团成一团,于是好像边缘处有乌光在逸散,将他朦胧地包裹。

余乐的爆发力很强。

这是因为他身体太长,完成跳水动作需要的半径更大,所以他必须一再提高自己的速度,以保证在入水前那短暂的时间里,可以完成更加高难度的动作。

余乐的基础确实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