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毕竟余乐不是练竞速类比赛出生,他身上的肌肉分部全部都倾向于技巧性,参加竞速类的比赛多少有点“零件不匹配”的别扭感。

要不是障碍追逐对技巧的要求也高,余乐一开始根本就没必要来滑。

出发没有取得丝毫优势,余乐也不气馁。

而且在这个时候,他也没功夫去分神想这些。

他的前方,是一段起起伏伏波浪不断的赛道。

蓝色的线条画出粗粗细细逼死强迫症的方块,出现在眼前,有些波峰又宽又平,高耸横立,有些谷低深深地吞噬着夜的光,仿佛看不见底的深渊。

这是一个很难的波浪路段。

而它又设在出发处。

在速度没有起来之前,依赖的都是手臂的力量,技巧的运用相对要少。

这是余乐在这赛道,最难的挑战。

所以,这个部分一定要咬住!

余乐很清楚自己和其他人的优缺点。

他冷静地分析,合理地分配体力,每次挥杖都在冲上波峰的瞬间,绝不拖沓到明显速度降低,他保持节奏,在蓝白相间的波浪里起起伏伏,犹如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

非绝对的悠闲,也算不上从容,不过是顺着那脉络痕迹,漾出自己的风格。

这个部分,余乐从克劳斯身上获得的经验很多。

同作为技巧性的运动员,克劳斯也不是完全以力量见长。当然,克劳斯毕竟是这个项目的头部运动员,他的身体素质也不差,只是相对而言较弱。因而面对这种难度极高,更依赖硬力量的赛段,克劳斯的挥仗频率和其他人不一样。

只看余乐左边,霍尔曼从波浪底部滑上来时,每次都只在接近波峰的位置挥动一次手杖。

雪杖插的又深又重,手臂肌肉瞬间高高隆起,在推动身体前行的同时,那被雪杖尖刺入的地方同时也会飞起大块雪团,飞向身后。

这力沉万钧的挥杖是吃住了力气,每次都能推的他身体往前猛地一窜,冲进下一个波浪里,带出更强劲的力量。

一开始,余乐也是学的这种挥杖。

不是浪费多余的力气,每一次的动作都不是无用功,这同时也是世界上大部分障碍追逐运动员所采用的方式。

他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直到他遇见克劳斯……

余乐和其他人滑的不一样。

他在波浪上起伏间,好像都比其他人多了点什么,如果不仔细去分辨,显然看不出来,他在波浪赛段挥动的雪杖次数,足足是其他人的一倍!

每次冲进波浪里,下波浪一次,上波浪一次,不过半秒钟的时间,他就要挥动两次的手臂。

但却快而不乱,反而极具有韵律感,快速挥舞的手臂加上雪杖的长度,就像一双快速扇动的蜻蜓翅膀,灵敏且轻盈。

速度快了,力量必然不大。

余乐滑过的地方,皆留下两个细小的孔洞,只有施加力量的一侧有些翻卷裂痕,以及更外面一圈那压的很深很深的圆形痕迹。

与身边那大块飞出的雪块,有着鲜明的对比。

只有懂得人看过才知道,那一个个细小的空洞里,留下的都是精致细微的巧劲,看起来完整,是因为吃力的位置在雪栏上。

雪栏是雪杖尖端为了防止吃雪太深而做出的设计,同时也具备拨雪加速的功能。

圆形的雪栏痕迹斜斜地压进雪里半寸,一旁的杖尖留孔完整的好像怎么刺进去,就怎么拔出来。但若是仔细去看,那雪杖的杖尖已经将雪下一层,拨动一片凌乱。

这正是技巧运用到了极致的一个表现。

或许每次给出的力量不多,但也完全没有溢出,用七分留三分的力量分配,给了下一轮更为舒服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