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页

三人齐声应道:“下官明白。”

交代完各项事宜之后,陈大学士便匆匆离去,东屋内又是一片静谧,静谧中却是暗潮涌动,穆苏清楚可感屋内众人有意无意对他的侧目。

方才还颇为热情同穆苏说话的何侍读也是再没了声响,穆苏眸光微闪,翰林院六品以上的官员拢共九人,官员任满三年一考核,何侍读榜眼入翰林,至多从六品,三年升两次,想来这何侍读可并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处理了些琐碎杂务之后便已至午时,穆苏收整之后便起身向外走去,打算前去公厨用膳;经过方才陈大学士的一番敲打屋内众人心下颇有些微妙,也并未有人上前与其一道前往;穆苏也并不在意,一人自得其乐前往公厨,他还未曾尝过这翰林院的公厨,此时兴致正浓。

晌午之后回了翰林院东屋便见晨时引路的孔目正于桌前等候,“穆大人,小的是早上的孔目,晨时小的给大人引了路想必瞧着也眼熟些,典簿大人特意吩咐还是让小的来引大人去西屋选庶吉士。”

“如此便劳烦了。”穆苏点头,心道这典簿倒也是个细心之人。

林孔目闻言有些受宠若惊:“大人太客气了,这是小人应当做的,大人有何吩咐尽管说便是,自是无有不尽力的。”

今儿上午翰林院东屋发生的一切自是逃不过他们西屋的耳朵,现下西屋众人亦是知道翰林院的风往那边吹;林孔目不禁暗自庆喜,辛而前些日子自己抢了这给穆大人引路的差事。

西屋大家伙儿都想争抢给齐大人引路的差事,希望得了齐大学士之子青眼,人人皆知若傍上了齐编撰还愁不能升官发财吗?

可林孔目却也清楚,这样的香饽饽不容易抢到手,不如退而求其次;今科一甲三榜可不止齐编撰一个香饽饽,常宁侯府世子、六元及第的状元这两样名头便就够他们这些小吏官儿钻营的了。

不过最要紧的还是那些蠢材有一点没搞清楚,穆大人可是皇上亲封的从五品侍讲,外人不知道,他们这些在翰林院浸淫许久的人难道还能不知吗,在翰林院五品以上的官员和五品以下的官员那可是天壤之别。

翰林院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是真正的天子近臣,因着经筵日讲可是能和皇上说上话,略占着些帝师名头的;且在翰林院内上官也无几人,余下的官员便皆是所辖,权力可大着。

果不如他所料,陈大学士今日便让众人知道翰林院的规矩。

林孔目心里盘算着,希望能够得了穆大人的青眼,日后能够有个品级那便是极好的了。

第90章 选覃唔明

入了西屋, 穆苏打量一番,东屋虽也并不太宽敞,但每人至少有一张约莫两方丈之大的桌案,可如今一瞧这西屋倒叫人觉出好来;先是桌案, 只见一张两方丈之大的桌案中间用两摞书摆放整齐算作楚河汉界, 将一张桌案生生隔成了两人之座。

其次是这屋子里只一打眼便觉拥挤, 想想这些人好歹也算是饱读诗书之辈,应是飞黄腾达之人,却还不如乡野之地的吏官排场之大。

瞧见穆苏已然到了, 典簿连忙迎出来:“下官翰林院典簿张恒见过穆大人!”

随着张典簿的声音西屋众人皆将目光转到了穆苏身上,尤其是屋内的庶吉士, 他们方才得到了消息, 新科状元从五品侍讲穆大人今日也会来挑选一个庶吉士, 众庶吉士皆议论纷纷。

不外乎众庶吉士如此,对庶吉士来说教习可是他们此后三年乃至后半生仕途的紧要关头。

新科进士因着朝中“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大多数会参加朝考, 期望能成为庶吉士,这也算是除了一甲三榜能进翰林院的另一个法子。

毕竟每三年才一次春闱, 而能直接授职进入翰林院的只有一甲的三人,还剩余两百余名进士也不能全然不给机会, 再且国之栋梁总要广纳贤才,这才有了朝考入翰林院的由来,亦称之为选馆。

朝考结束之后,中试者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庶吉士无任何品级,于翰林院内任三年庶吉士, 期间由翰林院内五品以上经验丰富的官员为教习,传授学问。

待三年之后会试之前进行考核,中试者留任翰林院授以品级,虽不过八品的检讨,却也是正儿八经的翰林官员了;未中试者便只能派往他处任职,或还是将遣往地方。

其实现下西屋站着的庶吉士尚且还不能真正称之为庶吉士,他们只通过了朝考,有资格站在这翰林院西屋等待真正的翰林官员前来挑选他们,只有被选上的人才能留在翰林院,因为有了教习自然就名正言顺留在翰林院成为庶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