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他只能做些小东西,一开始的本意是想讨好对方,这两天回过神,也知道裴厌为什么没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私底下授物的。

一而再再而三受挫,要搁别的事,他早打退堂鼓了,哪儿来这么厚的脸皮纠缠不休。冷风吹来,顾兰时缩了缩脑袋,无声在心底叹口气,过几天还是得找机会去寻裴厌,姻缘是人生大事,不能马虎。

晌午,苗秋莲在灶房忙碌,顾兰时和竹哥儿给她打下手,熬了一大锅腊八粥,稻米黄米红枣花生还有好几样豆子,粥稠而甜糯。

顾铁山则出去喊那几家人来吃,他并未说明是为顾兰时,只说家里熬了粥,但村里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为转转运舍饭给穷人吃的情况并不少见。

家里本来就穷,有现成饭吃哪有人不乐意的,被叫的拖家带口就来了,没被叫的也有些心动,想着是不是能讨口饭吃。白占便宜这种事多的是人愿意,有些年轻人脸皮薄,上了年纪的

老人可不管什么脸皮不脸皮的,脸皮能有肚皮重要?

曹小巧和方红花不对付,上回更是骂仗骂得闹翻了,听说后跑来门口张望,闻见浓郁的豆香味直砸吧嘴,见有老妇从灶房出来手里端着碗粥,更是馋的用手抹抹嘴。

乡下不少人只是勉强能吃饱饭,粮食金贵,很多时候都要混着野菜一起填饱肚子,就连顾兰时家,一年到头除了冬天以外,同样要出门挖野菜。

苗秋莲瞅见门口有两三个和方红花不太对付的老太太老夫郎,她琢磨一下,兴善寺里的和尚是来者都布施,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既然都到门口了,不给个一碗半碗的,也沾不上做善事的理。

徐启儿不过十二岁,带着弟弟徐瑞儿来得有点迟,一人手里拿个缺了口的破碗进门,苗秋莲看见他俩连忙招手:“来,过来,婶子给你俩舀饭吃。"

不少人过来带着自家碗筷,有的是不好意思吃人家的还要用人家的,另一个则见是顾家喊的人多,家里却不一定有那么多碗,乡下人一旦办红白喜事,几乎每家都得借四邻一些家当使。

有的则是想借口家里还有人没来,吃一碗拿回去一碗,这腊八粥熬的稠,拿回去兑兑水,完全能当下一顿饭吃,心思各不一样。

苗秋莲接过徐启儿手里的碗,长勺在锅里一搅,给舀了碗稠粥,开口道:“春花,喊门口阿奶阿嬷进来,这锅里还有点儿,给他们分了。"

从兴善寺回来后,想着腊八粥多,就让狗儿喊他大哥二哥回老家来吃饭,张春花和李月带着孩子都过来了。

"知道了娘。"张春花说着,就喊门口三个人进来。

曹小巧一早就备好了碗,数她脚下最快,一下子冲了进来。

院子里或蹲或坐二三十人,热闹无比,见这腌老货也来吃,不是翻个白眼就是说顾家人心善,吃了人家的粥,可不得说两句好听话。

锅底粥剩的不多了,苗秋莲给他们三个分完,一人大半碗,曹小巧进灶房时看见徐启儿兄弟俩都是一满碗,红枣花生也都多,心底有些不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