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裴厌笑一下,确实,不该去想没赚到的,所谓少了的那一文,只是轻飘飘的虚影。

眼下四文钱实打实能到手,已经比平时多了一文,才是正经捏在手里的财,贪心只会让人越想越难受,何必自讨苦吃。

大肚瓮里的鸡蛋一个不留,全都装进了竹筐。

顾兰时又提起竹篮去拾鸡蛋,昨天今天太阳不错,还算暖和,母鸡有下蛋的,他捡了十枚,正正好够两百。

两个大竹筐加一个小竹筐,三个恰好能放二百鸡蛋。

“鸭蛋拿三十个,今天五文一个。”裴厌说完,从怀里掏出钱袋,这是早上菜和鸡蛋的钱,不是很多。

顾兰时拎了个小竹筐进灶房,同样把鸭蛋塞进格子里,问道:“也涨了一文,鸭蛋还要收别人的不?”

见顾兰时一时顾不得接,他把钱袋放案台上,说:“再收三十个就行,鸭子咱们养的少,那边知道,我说能带去六十枚,鸭蛋要是收的太多,咱们又赚不到几个钱,路远,就算有格子挡着,万一遇着什么颠簸,蛋碰坏了,还得赔进去。”

鸡蛋大头是他们自己的,有时车赶得快,亦或是筐子没放好,运气不好了,总有几个磕裂的,虽然卖不了钱,却不赔本。

鸭蛋鸡蛋这些,若不按市价来收,村里人不乐意卖,况且多数时候他俩是先紧着亲戚收,就当捎带了,像苗秋莲和自家人,就更不能胡乱说价钱。

鸭蛋价还更高一点,收再多也赚不了差价,只是为了揽住生意,帮别人卖而已,平时还是以卖鸡蛋为主。

至于来福酒楼,养鸡养鸭子的大户毕竟少,在小贩小商手里买点鸭蛋已经足够了,因此裴厌并不担心,宁水镇人跟村里一样,吃鸡蛋更多些。

顾兰时应道:“行,等下我去问问娘,看她手里还有多少鸭蛋。”

该装的蛋都装好了,裴厌抱起一个大竹筐往门外走,大黑几个都在门口,把毛驴和驴车看得很紧。

车上还有两个菜筐子,顾兰时抱了一个小蛋筐放上去后,把空菜筐拿下来,他看向裴厌说道:“那你在这里搬,我先去问娘和嫂嫂,顺便把蛋筐都带去,看能不能再凑一百个。”

“好。”裴厌答应一声,嘱咐道:“我等会儿牵车过去,拉了蛋就走,你记得拿钥匙,不然进不了门。”

“行,知道了。”顾兰时点点头,两人一道又进去,他从屋里拿了钥匙,空筐拎了好几个。

*

到家门口却发现院门锁着,家里人都不在,一问隔壁,才知道他爹娘扛了锄头,应该是去地里了,顾兰时把筐子放在周家院门里头,托他们看着,自己又匆匆往地里走。

一听卖鸡蛋,苗秋莲跟着他回来,刚进门不久,顾兰瑜和花惜霜还有竹哥儿牵着驴车停在门口。

满满一车草,连人坐的地方都没有,顾兰瑜在前面牵毛驴,花惜霜和竹哥儿一路跟在后面,时而帮着推推车,时而捡捡掉落下来的草。

和顾兰时两人一样,他们也走了远路去割草,让毛驴拉车,比人一路拉回来轻快多了,而且去的时候还能坐在车上。

秋忙过去了,不用拉石磙碾场,裴厌和顾兰时也会带驴子一起去割草。

他俩没有养牛,只有毛驴一头牲口,还经常跑镇上,有时觉得牲口也不容易,又不会说话,被驱赶着一直低头干活。

竹哥儿把门槛取了,顾兰瑜才牵驴车进来,见顾兰时和苗秋莲在灶房装鸡蛋,于是问了一声。

顾兰时简单解释两句,数一数他娘攒下的鸡蛋只有三十二个,鸭蛋十五个,他起身说道:“那我再去大嫂二嫂那边问问。”

“好,你去。”苗秋莲帮他把装了鸡蛋的竹筐提到院里,絮叨道:“要不是前两天炒了一盘子,你爹昨天又贪嘴,要吃白煮蛋,不然有四十个呢。”

还没出门呢,隔壁刘桂花站在院门口,一边擦汗一边喘着气笑问道:“兰哥儿,收鸡蛋呢?”

顾兰时开口:“是,婶子家有鸡蛋?”

刘桂花刚打了草回来,这不筐子还在他家门前放着,都没进去,听儿媳妇说顾兰时可能要收鸡蛋,连忙过来问。

一听有戏,她忙不迭说道:“有有,我家里有二三十呢,鸭子蛋也有。”

顾兰时一想,开口道:“那婶子愿意的话,我过去数数。”

“行!”刘桂花喜笑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