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就来了,脂砚斋与原作者曹雪芹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红学界总共有这么几种说法:作者本人说;妻子说;叔父说;堂兄弟说。】

【“脂砚斋就是作者本人”,这个说法最早是由胡适先生提出来的,但兰兰已经刚才讨论过,觉得不大可能。那么余下的就只有妻子说、叔父说、堂兄弟说。总之,脂砚斋是与作者曹雪芹关系非常非常亲近的一位亲戚,大概率是女性,而她知道曹雪芹笔下很多事件的原型——就比如秦可卿之死的真相…】

听天幕说到这里,贾母与凤姐的心又即刻悬了起来,但好在天幕并未就此深究,而是继续说。

【……甚至亲身参与过书中的几件事。再举个栗子:凤姐曾经在第二十二回 ,宝钗过生日的时候点了一出戏,叫《刘二当衣》,这是一出热闹而且有插科打诨的戏曲,是凤姐揣度了贾母的喜好而特别点的。这里庚辰本有一条眉批就写“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聊聊矣,不

怨夫。”2】

【这一条脂批说的是什么呢?它说的是,当时点《刘二当衣》这出戏的人是凤姐,但是凤姐不识字啊,所以亲笔把这个戏名儿写在单子上的人,就是脂砚斋。】

【小伙伴们,有没有打破次元壁的感觉?三次元的批书人,竟然和二次元里的人物故事有了交集。当时在凤姐身边,帮她把戏名儿写下来的人,就是脂砚斋本人呀!】

虽然凤姐听不懂什么“三次元”、 “二次元”,但是《刘二当衣》这出戏,她是点过的,当即望着天幕便回想: "我那日点了这出戏,究竟是谁替我记下的?是云妹妹吗?"

结果鸳鸯提醒她: “琏二奶奶,您如今会写字了,点的那出戏,是您自己记下的。而且,宝姑娘生辰,也没请咱们去看戏啊!这出戏,是二太太的生辰您点的。"

凤姐这才醒过来,原来自从有了天幕,地上已经有很多事发生改变。宝钗不曾住在贾家,而她也不再是那个不读书不认字无法无天的阿凤了。

这当然是好事,但也无法帮助她们找到究竟谁是那位“脂砚斋”。

【另外,这位脂砚斋还认得书中的人物。大家都记得宝玉身边有个大丫鬟叫麝月吧?】评论区一排排的“记得”挨个儿向上滚动。

而今日在宝玉身边侍候笔墨的,不是旁人,正是麝月——晴雯已经离开贾府,而珍珠也有去意,麝月作为宝玉身边数一数二的大丫鬟,就只能顶上了。

听见天幕点到自己的名儿,麝月顿时觉得十分惶恐。然而她向来是个不声不响的沉静性子,就算是心中惶恐到了极点,她也不声不响,只是站在宝玉身边,眼中略带困惑地望着天幕。

【第二十回 里,写到宝玉房里众人都去玩了,只留下麝月一个人看房子。宝玉问起时,就听麝月道: “都玩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3】

【在这句话下也有一条脂批,写作“麝月闲闲无语,令余酸鼻,正所谓对景伤情。丁亥夏,畸笏。”3】

【小伙伴们,这条需要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批书人批到这一句的时候,就把这句话念给“麝月”这个人物听,麝月听见,依旧保持了她那沉稳安静的个性,因此“闲闲无语”,令批书人对景伤情,十分鼻酸……怎么样?有画面了吗?】

【……:有画面了!】

23333:有+1】

【这条批语写在丁亥年夏天,也就是乾隆三十三年。而曹雪芹死于癸未年除夕,也就是乾隆二十八年年尾。也就是说,脂砚斋与麝月对景伤情的时候,红楼一书的作者,贾宝玉的原型,已经过世四年半了。】

【天青色等烟雨:主播这么一说我更有画面了。】

【贾宝玉拳打镇关西:呜呜呜呜听得我好难过……】

【二踢脚不是二锅头:汪……我哭成了狗。】

麝月看不懂天幕上的那些文字,只能大概听懂天幕上仙子是在说,自己活到了宝玉死后,与一个叫做“脂砚斋”的女子作伴。

她心中伤感,可是面上依然不显,只是看了魂不守舍的宝玉一眼,慢慢地低下了头。【唉,的确,脂砚斋的整体书评风格就是非常伤感的。】天幕上萧兰兰竟然也这么评价。

【她在《红楼梦》中留下的评语大多是关于哭的。比如我们之前讲到的,第十三回 “余不禁失声大哭”,还有诸如“过来人那得不哭”,"为天下年老者父母一哭”, "为天下慈母一哭”, "为天下夫妻一哭”, “此句令批书人哭死”, "—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4…等等。】

【梦里九重天:这是哭遍了整本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