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凤姐叫她,探春才醒过神来: “天幕是不是在指点咱家,说是这糕饼生意虽然看似芝麻绿豆般小,但是集腋成裘,做好了那收益也颇为可观。所以很值得一做?"

凤姐在旁拍手,道: “正是呢!”

凡事都往生意上想,这府里,也就凤姐和探春。

一时间院内众人都自以为领悟了天幕的“用意”:这般精致的糕点,荣府的厨房完全能做得出来。其实不止是荣府,京里各家府邸的白案厨子多半都有这等功底,只是多半自矜身份,不屑为之罢了。所以天幕才以此为例,教给世人——这生意应该这么做。

凤姐恐怕在宝玉把这匣子糕饼送来的时候,就已经将这生意全盘想过了,当下掰着手指算道:"这糕饼生意若要往大里做,大可以开几家不同的店面,但做饼和烘焙都只在一处做,省了地方,也省了每家店面单独请糕点厨子的钱。"

“除了这些日常的糕点,我就想啊,铺子里尽可以做些时令吃食,比如端午时做粽子,中秋时做月饼,除了节庆,还可以做些寿桃寿面之类,专门盛在宝兄弟拿来的这种礼盒里,又好看又好吃,送礼很拿的出手。"

她和探春的那两宗生意都是这个特点,适合走礼,因此销路也顺畅。

宝玉早就将那用来盛糕点的匣子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指着上头烫金印着的文字道:

“这匣子上说, ‘稻香村’这个招牌字号,自乾隆三十八年首创,是‘中华老字号’,可见这生意确是能长长久久地做下去的。"

他也不知道乾隆三十八年究竟是什么年头,但每每听天幕的口气,应当与天幕上萧仙差了有两三百年,姑且便这么算着。两三百年,那便是好几代人的生意了。

“‘稻香村’多好的字号。咱们也可以叫‘稻香村’呢。”李纨觉得, “稻香村”这个字号又响亮,寓意又好,又是自家先想出来的名字,且她如今正住着,为何不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