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见到天幕上陡然出现的这一行字,心中都是一惊,心想这贾府之败又和“呆子”有什么关系?

【天青色等烟雨:……石呆子,输入法误我!】

“石呆子”,宝玉突然想了起来,连忙望向凤姐——眼下长房中只有她一人在此。凤姐也认出了这几个字,但感受到宝玉的眼光才醒悟: “是大老爷!”

那正是天幕讲她的那一次,曾经提到过,贾赦谋夺一个姓石的呆子所藏的十几把古扇,竟将人害得家破人亡,贾琏同情对方,在贾赦面前申诉,竟然挨了贾赦一顿好打。

难道,难道竟是为了这件事,贾府竟至于一败涂地?

【没错!能与莫怀古的“一捧雪”玉杯相提并论的古董必须有石呆子的古扇。贾赦与贾雨村联手,巧取豪夺石呆子家传的古扇。这件事有可能当时

暂时让贾赦得逞,但后来却成为令贾家获罪的导火索。】

"琏儿媳妇,大哥后来……"贾政颇不肯定地问凤姐。凤姐细细回想,果断地摇了摇头: “大老爷应是再没有对那位石呆子做过什么”。

自打上次两位史侯在贾母面前捅破了石呆子的事,贾母雷厉风行地惩治贾赦一回,自此贾赦至少明面上再不敢对石呆子动手了。再者,早年间贾雨村因为薛蟠冯渊一案被弹劾,定了徇私枉法的罪过,被夺了功名,永诀仕途。少了贾雨村这么一个阴狠毒辣的帮手,贾赦就算想要动石呆子,也没有那等破家灭门的手段。

“那还好,那还好!”贾政长舒了一口气,心道:难得天幕上说的一桩祸事是自家已经先行消弭了的。

【然而,这一出“豪宴”中的“一捧雪”究竟是不是指石呆子的扇子,一些红学家又有不同的看法。】

“什么?”贾政等人的心又悬了起来。

好不容易有一件重要的隐患确认被消除,天幕却又另起炉灶,提到还有其它可能性,这岂不是……没完没了了吗?

【有几位红学家认为,这件能与“一捧雪”相提并论的珍贵物品,有可能是贾母所藏的一只腊油冻佛手。】

"腊油冻佛手?"听见说起这个,众人忙看向贾母,老太太无甚反应,而鸳鸯却轻轻颔首,看着

凤姐。凤姐略一沉吟,突然想起了什么,恍然大悟般地看着王夫人。

【这件“腊油冻佛手”,按照贾琏的说法,是贾母老太太过生日的时候,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的,贾母很喜欢,就作为摆件陈列着,然而没过几日便厌烦了,就交给了王熙凤收着。王熙凤许是已经偷偷变卖或者借当,这件物品应当是从贾家失踪了。】

凤姐听见天幕又数落她的不是,差点叫出来,将头摇得拨浪鼓似的,小声辩白道: “那是太太……"

贾政无心理会这么一件摆件饰品的去处,随手一挥,示意无妨,让凤姐莫要再辩白。

【这个“腊油冻”到底是否如同“一捧雪”那样名贵,专家们也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应当写作“蜡油冻”,也就是“虫”字旁的蜡,那么这件物品就非常普通了,不就是蜡烛油冻后制成的佛手模型吗?】

【但也有学者认为古本里写作“腊油冻”,是一种非常高级的

石料,它的质感就像是腊肉的肥油部分一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腊肉的肥油,它呈现出一种温润滑腻的腻白色,冻石摆件能够做到这种水准,充分证明这石料质地名贵,工艺精湛,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工艺品,而且颜色也很有点像那传说中的“一捧雪”玉杯。】

【在《一捧雪》的“豪宴”这一出戏里,莫怀古在宴席上展示了他收藏的至宝“一捧雪”,引来祸事。那么荣国府是否也因这枚“腊油冻佛手”无意流出,引来祸事呢?】

【这兰兰就不知道了,按说单是这腊油冻佛手曹公便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好几百个字,绝不可能是闲笔,而是会在后三十回里补叙的。但是因为散佚的原因,我们已经无法探知详情了。】

【因此在这里,我们只能结论:贾府之败,要么与贾赦强抢石呆子的扇子有关,要么与那只神秘失踪的腊油冻佛手有关。】

这时贾政也才省过来:那枚腊油冻佛手的去向竟是极为重要的线索。他连忙转身问凤姐: “琏儿媳妇……"

却见凤姐身边的王夫人脸色煞白,道: “那……那只腊油冻佛手,我……我带了进宫,奉给了娘娘!"

这一声对贾政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他忙问道: “宫内宫外,如何能私下传递物品?”

王夫人自有一番委屈: “娘娘身怀六甲,宫中有的是需要打点的。再者佛手寓意福寿,娘娘就算不赏人,留着自己把玩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