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 66 章

小货郎 桃花白茶 5862 字 2022-09-03

第66章

也是纪彬上半年太忙了,这才没了解到附近村子的变化。

自从宣家五姐五姐夫养禽类成功之后,周围不少村子的人都蠢蠢欲动,大家都想养些东西。毕竟人家宣家五姐翻过年就又开始养鸡鸭鹅了,因为鸡买的人多,这次孵蛋也多。宣家五姐甚至还能卖小鸡仔。可见他家是下了工夫研究的。

因为养禽类过于成功,他家还在河边圈了块地,专门用来养鸡。当然他家还没钱买这块地,但都是一个村的,圈起来也没什么,村子里不少人都靠着纪彬家挣钱自然不会说什么。

宣家五姐跟五姐夫天天起早贪黑,可明显腰包更鼓了,谁不羡慕啊。

于是其他村子的也开始动心思,开春之后有养羊的,有养猪的。

以前大家都养得少,因为够自己吃就行了,有些人家甚至养不起,更不用说买肉吃了,那是不可能的。

可现在不同,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纪彬家是时不时都要杀猪请客,现在夏天还不明显。

-入秋冬,就他家买肉买得最勤快。

可能是因为纪彬带头,村里不少人也是如此。以前一年到头吃不到一块肉,如今一个月能吃一次。

大家也渐渐发现吃肉的好处,孩子们身体明显更好了,大家也没那么干瘦。之前没钱也就算了,现在手头有钱,自然要大方些。

也就是说,纪彬把村里人带动的都舍得吃肉了!在刺绣坊干绣活的人也是如此。

毕竟大家都挣到钱了,吃些好的不过分吧?

因为大家都开始吃肉,猪肉羊肉价格开始上涨,价格一涨,那自然有人看到其中的利润,开始专门养殖。

这也算自然规律吧。

不过像这直接养三十头的,还是少见。

纪彬哭笑不得,他家在其他人眼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啊!怎么样自家也吃不了这么多肉吧!

问清楚之后,这个老汉也是提前说说,毕竟农家人自己喂得猪,二月份开始养,怎么也要到十月份才能出栏。

毕章这年头没什么快速生长的饲料。

当然了,现在也能吃,老汉就是来说一句,自家养猪了,纪东家以后可以来他家买猪,价格实惠还公道。

可以,这对纪彬来说,确实是很有用的信息了。

至少以后想杀猪的时候,不至于没处买。

这老汉欢天喜地离开,得了纪彬的话,他就是开心的!

纪彬看着好笑,只觉得周围的养殖业竟然是这么发展起来的,也是有趣。

说起养殖。

还有一件事也是纪彬带动起来的。

那就是深花坡的花蜜养殖。

之前纪彬让包达带话,说是让他们多养些花蜜,多出些花蜜。也不知道他们做得如何。

如果没记错的话,之前买的花蜜,用到现在六月份,应该已经用完了?

虽然需要的花蜜数量不算多,可一个月差不多也要消耗三百斤左右,而且这花蜜还是做酸果酒最重要的东西。

一定要保证供应才行。

纪彬找到包达的时候,包达开口道∶"已经让两个伙计去取了,还让陈乙也跟着,正好可以抬回来。"

包达说的陈乙,就是当初招人的时候,那个力大无穷的壮汉,他一个人的力气,就能比得上两三个人加起来,实在是个得力的好手。

所以这次去取花蜜,也让陈乙跟着去了。

纪彬点头,他信得过包达,也就是随口问问。

知道酿酒坊还有四百多斤花蜜,那就放心了,至少到七月中旬,是不缺花蜜的。提前准备总是没错的。

现在天气炎热,纪彬也让他们一早一晚干活,如果是中午那会,还是休息比较好。

现在酿酒坊的外乡人,都喜欢在水源边上的竹林里午睡,又或者睡到木石桥下面,既有阴凉地,又能下水洗澡,反正是很凉快的。

因为是夏季,王大娘也不再烧茶,而是煮了酸梅汤跟绿豆汤,不管是酿酒坊还是刺绣坊,一天都供应,也能解解暑气。

不过纪彬看着,总觉得要给作坊附近种点树才行。这样也能遮阳。

暂时把这事记下,等到秋天了,看能不能移植几棵树,再不行种点竹子芭蕉。

特别是私塾附近,也种些竹子比较好。

好在这里的沙土地虽然种不了庄稼,找些不吃肥力的树苗跟竹子也还能活,芭蕉更是能遮阴招凉,只是要人精心照看了。

纪彬一边盘算这些事,一边看引娘点茶分茶。瞧着就好看。

谁知道花蜜到底还出事了。

包达黑着脸到纪彬家里,脸色难看得要死。

他后面的两个伙计也是一样,陈乙更是不知所措,那么大的块头一脸委屈,看着还挺有趣的。

纪彬笑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还不是那深花坡的老刘,原本说好的价格,他硬是要涨价。"包达很少有这么生气的时候,"当时订金都给了,还签了契约,现在反口不认账了。"

纪彬有些诧异,问道∶"涨了多少钱。"

"刘家人不说,只讲要跟你谈。"包达坐到桌子前,引娘正好把准备好的凉茶递给他。包达也不客气,一口气全喝了精光,看样子是真的有点气。

引娘让另外两个伙计也坐下,看着气定神闲,谁看了都要说一句,不愧是纪娘子。

但引娘跟纪彬心里还是怎么好好的,突然要涨价?明明已经合作半年了,一直都没问题。

要知道纪彬买花蜜的价格已经足够合理,若不是纪彬他家用花蜜,他们家还卖不出去啊。原本定的价格为一斤花蜜为三钱银子,要涨价,又是个什么价格?

要知道一斤花蜜差不多能做出一千斤的酒,这一千斤的酸果酒,也就赚六两银子。这六两银子还没扣掉人工费,税费等等。

若是真让花蜜涨价太多,这生意也就不用做了。

纪彬皱眉∶"那刘家人可有说什么?"

另一个伙计为难道∶"刘家人说了,,他知道酸果酒卖得极好,周边几个县都有酸果酒,而且春安城的贵人们也特别喜欢。所以一斤三钱的价格太亏,他这是上等的花蜜,所以价格必须要提高。"

先不说南军国养花蜜的技术已经日渐成熟,花蜜价格虽然贵,但只要有钱,到处都能买到。就深花坡的花蜜,若不是被包达意外发现,现在还在家里放着。如今卖得好了,竟然有了涨价的想法。

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他倒是可以理解,只是不知道这涨价,又要涨多少。

纪彬淡淡摇头,他之前就想过花蜜的事,原本想让包达怂恿深花坡的村民一起养蜂。这样提供的人多了,价格也就叫不上去。

可他并未这样做,也就是考虑那样养花蜜的不容易。

谁承想竟然这还能让他们钻了个空子。

纪彬开口道∶"他家没有商量的余地吗?"

伙计听到这话,脸上更是愤愤不平∶"有是有,但刘家人说,必须您亲自一趟。除了您之外,别的人都不行。"

说着,看了看包达,这摆明是不想跟包达谈,估计也是心虚。

亲自去一趟?

别说纪彬了,引娘跟柴力都有些奇怪。这刘家人想做什么?

不过酿酒坊这里的花蜜只够用到七月中旬的,如果突然出了问题,很可能影响到下个月出酒。这次可不是一两家的生意,纪彬可以拖延一会。

现在合作的商家,可有五十多户,这要是出了问题,是会动摇纪滦村酿酒坊生意的。

包达直接道∶"纪彬你不要去,我去瞧瞧,看看他家到底打什么主意。"

"当初我做货郎的时候,也是看他家艰难,这才把花蜜运出去,毕竟他那边偏僻,花蜜价格又不便宜,不是我买的话,他家花蜜大多只能自己吃。"

这是大实活。

毕竟路途艰辛,那深花坡到邑伊县城,走路都需要两天时间。

花蜜自己运过来的话也不知道怎么售卖,就算送到县城,大概率也会被坑骗。不运过来周边人都穷得很,谁也买不起。

也只能自己吃了。

可这家人不念包达的好,反而在签契约的情况下直接提高价格。放在春安城里,可以一纸诉状告上去,也没什么商家敢这么做。但谁让那地方偏僻又穷呢。

签契约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约束的能力。契约这东西,也只有对识字懂法有产业的人有效力。

纪彬又问∶"刘家人他们原话怎么说的?"

那伙计继续道∶"刘家人讲,提高价格这事,我们说了也不算,只有东家才能做主,所以肯定要您去。"

"还说他们人生地不熟,他们不能过来。"

这是怕过来了,再被纪彬这边的人威逼,所以让纪彬去他家的地盘。觉得在他家地盘上好谈事。

看来这一趟,肯定是要去了。

毕竟能把花蜜争取过来,还是要争取过来的。

而且也过去问问,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怎么突然要涨价。

谈生意重要的就是谈,凡是能坐下来商议的,那都有机会。

不过去深花坡之前,还有件事要交代引娘。

深花坡谈价格是要去,但也不能让他家掐住自己酸果酒的命脉。

纪彬带着柴力,包达,陈乙一走,引娘的信已经发出去。

信是责给兰阿巷老梁老陈他们的,让他们帮忙寻些不同口味花蜜过来,若是寻得合适的,会大量订购。

真是好笑,天底下就你一家产花蜜?

就算花蜜味道不太相同,难道找个相似的很难吗?

纪彬吩咐引娘,等各种花蜜花蜜过来,就让负责酸果酒的纪登开始实验,看哪个口味相似。找到之后,就可以去订购了,先买个一千斤再说。

至于深花坡这边,能谈就谈,谈不成,再做其他打算。纪彬虽然觉得这事麻烦,但也没到棘手的地步。

不过包达就不一样了,他是真生气啊。

是他找来的花蜜,又是花蜜出了问题,能不生气吗。

最重要的是,花蜜对酸果酒来说有多重要,大家都是明白的。可以说没了花蜜就没了酸果酒。

也是因为这样,深花坡的刘家才能这么理直气壮地要东家过去谈价格。

纪彬反而安慰∶"做生意出尔反尔的人太多了,若是为这种事生气,那气都来不及。"再说,以后遇到这种事还多着呢,我们没必要生气。"

适是这么说的,但包达还是木着脸。除了包达没什么表情之外,陈乙也是没什么表情。他倒不是生气,,而是紧张。

这是他头一次跟着东家一起出来做事啊!

以前在酿酒坊的时候,所有人都说东家如何好,如何厉害,现在见到东家,怎么就觉得他是个脾气很好的大家公子啊。

陈乙今年十九,浑身的力气,但吃得也多,家里养他快愁死了。

原本想送去参军,可正好赶上酿酒坊招人,也就让陈乙过来,果然他这个力气很快就被招进作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