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 81 章

小货郎 桃花白茶 5629 字 2022-09-03

第81章

平老板眉头紧皱,原本总是眯起来的两个小眼睛,现在竟然显得大了点,让他看起来更加严肃。他从纪深滦村出发,以游山玩水为名,走了邑伊县大半个村子,然后才等到消息。

谢阁老确实被押送到兴华府。

别的地方也就罢了,可兴华府鱼龙混杂,谁都很难在里面找到头绪。

好在他有银子,从来邑伊县的时候,就派人出去,如今又在村子里逛了五六天,终于得到一点线索。

谢阁老应该被关到某个盐场,可兴华府一共有六处盐场,每个盐场背后的人还不一样。查了这个,惊动了那个。

若是稍微让人发现,那他也就难做事了。

自从受了山清公子嘱托,他就在思索这件事,如今谭刺史还留在京城没有说任职的事,既不是留在汴京,也不放他回来,事情已经够复杂了。

而且怕打草惊蛇,甚至不敢派人在路上蹲守,毕竟他这边跟谭家的关系,许多人也是知道的。就怕他找人的事被禹王的人知道,然后再去告状,那他就是帮忙不成,反而当猪队友。

如此一来,事情就要慢慢做,偷偷做。

可平老板还是担心,谢阁老年事已高,若是真出个什么问题,估计圣人都要后悔。更不用说太子殿下必然痛心疾首。

但他们这些人被盯得太紧了,自己这边还算放松些,太子手下的人则是被死死看住。那些人没皮没脸的,被别人发现也无所谓,就是跟着。好好的皇子,跟无赖什么差别。

看着禹王一派的人对焦家人做的事,那就知晓了。这就不是一群好东西。

平老板心里焦急,准备亲自去兴华府,但刚走几步,就又收到书信,说让他再等等,太子的人也在那边。

至于谢阁老还没下落。

流放到兴华府的人不少,按照编号一打乱,就更难找了。

柴力找人比他们简单的原因是,他被纪彬提前安排过去,然后蹲守在兴华府,看着谢阁老进了六个盐场之一。

可是省了不少事。

至于柴力这种跟太子一派完全无关的人,更不会引起怀疑。

平老板还在慢慢寻找谢阁老下落的时候,纪彬已经带着人在回去路上了。

从邑伊县到兴华府用了四天时间,把人带回来用了六天时间。现在正是回去的路上。

而纪彬并不打算把谢阁老带回纪滦村,纪滦村人来人往,出现一个器宇不凡的老者,还是太引人注目。

"深花坡,这个村子靠近山谷,平日里很少有人进出,整个村子都依靠我家酿酒坊生活。就算偶尔去卖货的货郎,那也跟我熟知,他们既不跟外界沟通,又谨言慎行,不会说出去。"纪彬跟谢阁老说道,"只是委屈您了,要在那里躲一段时日,我们以修养身体,酷爱兰花为名,谢老,您看可行吗。"

谢阁老笑道∶"自然可行,你安排得很好。"

纪彬既然敢救人,那就敢把事情料理清楚,现在的深花坡有刘冬当实际的村长,村里就十五户人家,跟纪彬起冲突的刘家因为想毁蜂蜜被直接赶走,再也不能回来。

剩下的十四户人家现在种田之余守着花谷养蜂蜜,背靠人迹罕至的山谷花谷,前面想要到邑伊县又要走上四五天的路,因为太过偏远,王知县修路也是没他们的。

可以说这十四户人家,四五个月来一趟邑伊县都是正常的。

愿意过去的人也极少,那花谷的景致虽好,但很少有人知道,也是上次纪彬去了才晓得,深花坡就跟世外桃源一般,那山谷里还有野生兰花,不管从哪看,都很适合谢阁老居住。

他们从兴华府出来,随便找了处水源,把花了二百两买的盐分批次倒入海水之中,再把临时买的车清洗干净。

装盐的马车就变成坐人的马车。这一路找过来,都找不到他们。

所以现在是柴力把他那匹马驾车,载着谢阁老,纪彬则骑着引娘给他买的马,走在回去的路上。这个反侦察意识在古代已经算很牛了吧?

反正谢阁老看着纪林流畅地做这些事,眼里都是欣赏。这个年轻人有勇有谋,竟然是个当官的好料子。若这是自己的学生,定然是得意门生。

他们路上直接去的深花坡,坐马车,骑马,竟然也用了六天时间。

之前就讲过,深花坡近邻海太城,这海太城是兴华府唯二的城池之一,只是背靠山谷,两边看着近,实则不然。

他们这路上并未多聊,专心赶路才是要紧的,毕竟早点把人送到,早点才安心。

纪彬他们到的时候,深花坡还是跟往日一样安静祥和,甚至在村口聊天的人跟之前也一样。唯独不太相同的是,他们现在都在讨论怎么把蜂蜜酿得更好更多。因为纪彬酿酒坊那边随时可以找到能替代的东西啊。反正刘冬是这么讲的,让大家都不敢用差的花蜜代替。

等纪彬他们到的时候,村里的人也不惊讶,打着招呼道∶"纪东家,您家朋友家的长辈接过来了围。丶

纪彬笑∶"对,刘冬呢?"

那人也跟着笑,只是同纪东家说话还有些紧张∶"刘冬还在收拾房子呢,就差最后的收尾,已经能住人了。"

他们深花坡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竹子或者稻草建成,有自己的土法子,勉强算是冬暖夏凉。反正在纪彬看来,现在三月份到七月份,用竹子建造的房子都还行,主要是天热很凉爽,而且竹子这东西可最受上流人士喜爱。

他从纪滦村出发的时候,让引娘等着刘冬到的时候跟他说盖房子的事,并拿了几块厚厚的毛毡,这竹屋必然能收拾的干净整洁,可以住人。

刘冬得了消息,自然是立刻动手,不过十几日,这竹屋已经建好了。

纪彬柴力,谢阁老往竹屋方向走的时候,谢阁老忍不住道;"既有竹,又有兰,倒是个极好的去处。"

纪彬就知道,谢阁老会喜欢这样的布置。古代的君子们,谁不爱梅兰竹菊。

当然了,这梅兰竹菊之间也有差别,反正纪彬让刘冬用的潇湘竹肯定是没问题。

这潇湘竹偏白青,做出的竹屋既古朴又雅致,就算简陋了些,应该还是会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作为读书人最尽头的谢阁老,自然也不例外。

谢阁老看着眼前的竹屋,这小院子里竞然有两间房子,进院子的时候有旧木做的门槛,不加修饰,却格外古朴,推开竹门,则是整洁的院子。

里面什么都没种,只是在篱笆周围长了不知名小花。

而院子里的两间竹屋,一间起居,一间明显是书房,这周围的环境更是清幽,离村人们住的虽然近,可有两棵高大果树巧妙隔开,明显是特意选的位置。

这竹屋前还有竹子铺成的小廊,无论阴雨天晴都能在这坐下,窗户开在东侧,阳光正好直入。书房的窗户比起居小些,上面还挂着遮光的青幔,应当最活合读书。好个竹屋啊,设计之人的巧思都在里面。

书房里还有声音响动,就听到一个年轻人似乎在摆放东西,动作都很利落。

刘冬听到推门声,立刻走出来,见到是纪彬柴力,立刻惊喜道∶"东家,你这么快就来了。"

纪林笑∶"嗯,比想象中要快很多。"

刘冬跟着憨笑∶"幸好我们收拾得快,您看看怎么样,我按照您说的,没有加什么多余的装饰,一切都是自然为好。"

刘冬自然看到纪彬身边的老者,这话也说得巧妙,就是为纪彬邀功。

果然,老者点头称好∶"甚妙,都有些不想走了。"

文人雅客都爱竹,谢阁老自然也不例外。

其实也是纪彬讨巧的做法,他一时间半会也建不好特别漂亮的房子啊,竹屋建起来还快,而且还雅致。

现在又是春夏,最适合不过了。

等到天冷的时候,如果事情还没平,再把谢阁老接到他家的大宅子里,也不耽误事。

谢阁老看了看两间房屋,才知道纪彬都准备了什么。

甚至不少用具,都是上好的,皆是那种不带金银,却又古香的物件,书房桌子上甚至有块徽墨,还有上好的纸笔。

谢阁老笑∶"看来我在这,是不会太寂寞了。"

纪彬拱手∶"此地偏远,也只能在物件上尽心了。

见两人聊天,柴力跟刘冬默契离开,只留这位老者跟纪彬留在书房里。

谢阁老看着纪彬,做了个长揖,纪彬连忙去栏∶"谢阁老,您是尊者,该我拜您的。"

"这一拜是定然的,贤者救我于盐场,又来这竹屋,你定然受得起。"谢阁老还是把这个长捐做完,纪彬也算松口气。

纵然他不在意这些礼节,救人也只是他想救而已,但得到真心实意的感谢,还是让人开怀的。

这个长揖让两人关系拉近许多,等柴力端着刘冬泡的茶过来,显然要深聊的。

柴力站在书房门口守着,纪彬则道∶"我知晓您心中许多疑惑,您直接问吧。

谢阁老点头,直接问出他的疑惑∶"为何救我。"

这是谢阁老心中一直疑惑的事,柴力救他,他可以理解,纪彬为何要救他。

在谢阁老知道的事情里,纪彬不过是柴力的好心东家,做事仁义,人也聪明,却不至于冒死救他。

自己对他并未恩情。

谢阁老见过许多人,也听过很多义士的传说,但真到他身上,这位年长的智者也是有疑惑的。

纪林拱手∶"最开始我也犹豫过。"

这是大实话,在他装作听不懂太子没说完的话那会,他想的只是先回家盖个安稳的宅子,多多的买些地,对自己手下们再好点。

要知道古代的宅子若是盖好了,贼人都闯不进来。

他那地方易守难攻,买上几万丘的粮食放在地窖里,再集结三四十酿酒坊的弟兄们,现在的五六十货郎,自家村子一百多号人。

还有柴力陈乙这样的壮士守卫。

就算禹王太子争权之时出了乱子,他也可保本地平安。有钱有粮有地有技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没问题的。

可这是最后的打算,最不安稳的打算。

等回来看到隔壁的黄家,听到禹王做的恶事,再想想坐船时护卫们夸的清扫水贼,看着邑伊县到自家修的路。

纪彬是记得的,这是谭刺史跟年迈的房知府巡查的结果。

还有一桩桩一件件,他不能忽视,这是谭刺史的手笔,是他必须偿还的恩情。

或许谭刺史为的是黎明百姓,不是为了他一个人。但好巧,他就是黎明百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