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 136 章

小货郎 桃花白茶 6040 字 5个月前

第136章

第二日醒来,引娘还有些不好意思,可身边刚张开眼的男人轻轻吻了吻她,瞬间唤醒昨晚的记忆。

生宝宝,竟然是这个生法。

引娘整个人又红得厉害,昨晚不可抑制的颤抖全都被纪彬看个完全。实在是,实在是太难堪了。

纪彬轻笑,没有再捉弄她,只是抱着怀里的人温存。

估计谁都想不到,那么恩爱的夫妻如今才同房。

等再起来,就是分刺绣坊的账本。

跟纪彬说的一样,他以后再也不过问刺绣坊的所有账目。不管盈利多少,有多少买卖,都是引娘个人的。算是她的私房。

可若是让纪彬帮忙,他自然也会帮。

引娘原本想拒绝,但纪彬却道∶"这不是跟你生分,而是想让你有依靠。"我是依靠,这些东西也是。"

以后家业越来越大,纪彬虽然还说自己是个小货郎,天地之大,他做的这点买卖,确实不算多厉害。

可这家业明显越来越好。

如今的时代女子艰难,他想让外人都知道,他娘子也是有恒产傍身的。再说,刺绣坊本就是引娘一手操持起来,全都给她,纪彬自然不心疼。甚至不担心有人会跟引娘抢东西。

说句实话,如今的引娘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东西看得牢牢的,那些有小心思的人,也做不了什么手脚。

引娘可以应付得过来。

刺绣坊彻底给引娘这件事,也在整个邑伊县,乃至宿勤郡兴华府引起轩然大波。

不说纪彬原本就有名气,单这件事就让许多有小心思的人立刻收心。

一个如此厉害英俊的男人,身边只有一个末微之时跟他成亲的娘子。可成亲五年,却一个孩子都没有。这个男人不仅厉害,而且多金英俊。

这些条件加起来,自然值得许多人起不该有的念头。

南军国三妻四妾的人很多,越有钱的,妻妾越多。

就连黄沟村黄家,明明是黄夫人打理家里财产,可她相公照样纳妾,这就是个例子。

所以在纪彬从汴京回来,不说富甲豪商,就连官宦人家都在做这个打算。亲生女儿不舍得送出去,送个亲戚家的庶女送可以吧。

看看人家纪彬家的财产铺子,再有之后的潜力,能搭上不亏的。

若能在纪彬那讨点好,他们依靠着家世,说不定还能扶正,若有子女了,更是能沾光。这些人出手,可不是什么乡村乡里那些手段,而是麻烦无穷,总有让你妥协的法子,最关键是引娘家世单薄,不过是个农家女。

对更多人来说,这自然不算什么。

也有人讲三纲五常,什么伦理道德,宠妾灭妻不被容忍等等。但这礼数二字,通常都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原意是讲,要人人平等,赏罚分明。

但渐渐却演变成封建社会因人定罪,一应规矩都是用来约束旁人,到了自己,自然另当别论,若古代人真的那么奉信尊卑,史书上也不会有那么多杀嫡立庶,弑父弑兄的了。

所以动送身份尊贵的美妾到纪彬身边这种心思的人,可不在少数。万一挣得一份让人艳羡的家产。

再说纪彬年轻长得好,就算作为普通夫君,那也是良配。再搏一搏把农家女引娘比下去,岂不是一步登天?

可是刺绣坊的事一出来,不少人家都歇了这个想法。能把那么赚钱的刺绣坊给自家娘子,这是什么意思?

他们是想把女儿侄女送过去享富贵,争财产,但也不是让她们去熬命。

那句话怎么说的,钱在哪爱就在哪。

古人虽然不会讲这句话,可却明白其中的意思。

人家纪彬都把那么赚钱的刺绣坊光明正大给娘子做私产,这说明了什么,只怕不用大家多猜。

就算有些没眼力的再凑过去,刚提一句引娘没有孩子如何如何。

纪彬都会很正经地答一句∶"两人没有孩子,你们为什么只怀疑是引娘的问题,却不怀疑是我的事情?"

"万一是我不能生呢?"

???

有人会这么回答吗?哪个男人敢这么开口啊。

反正纪彬敢,他能不能生,引娘可太清楚了。没必要在别人面前显现出来吧?

这话传到众人耳朵里,只觉得纪彬这人爱妻护妻,倒也不认为他有什么问题。说到底两人年轻小,用什么没有孩子的借口来给他纳妾,只是借口而已。

但传到那些原本要送到纪彬家里的女子们耳中,心里既是酸涩又是向往,若真的能有这样的夫君,那该有多好。

既给家产,又给面子,这样的男人太少见了。

可她们心里却是明白的,能如此对自己的娘子,又怎么会容得下旁人。

这场风波还没闹到引娘面前,就已经悄然散去,比说什么话都有用。再说人家引娘如今也是有恒产的人了。一个刺绣坊啊!

现在谁不知道纪滦村刺绣坊已经打出名气,都喊这个就叫兰绣。一提兰绣谁不知道这兰绣,图样精美,还开辟了珍珠绣,海贝绣加以丰富。

虽然兰绣才刚刚成型,但假以时日必然有所名气。

有人家相公在,必然会把兰绣远销各地啊。到时候兰绣的名气不就打出去了?

引娘倒没考虑那么多,她现在在挑人选准备送到兴华府,挑选十个优秀的绣娘,到兴华府传授绣法。

这是年前就想做的事,但因为去汴京一趟,竟然耽误了半年时间。

但这十个绣娘去兴华府之前,还是要纪彬先探探路,在那边准备好僻静的房子,然后再有引娘带着人过去。

到时候兴华府的女子们也能学习刺绣,成为纪家刺绣坊,成为兰绣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赚钱啊。赚兼钱的买卖谁不想做。

也有刺绣坊的人担心,那么多人学会了刺绣,那她们手里的活会不会少,就跟春安城兰阿巷子的人想得一样。

毕竟买家就那么多,要是你卖了,那我卖什么?

引娘只让她们安心,自有解决的法子,大家安心刺绣就好。

引娘这么淡定,自然是因为她在汴京的时候就知道,西边商路要开,海运也要开,后者可能会慢一点。

但他们家的刺绣坐船只再到运河上,一路能送到汴京。汴京那边对他家的刺绣,可是喜欢得很。

平老板已经做好准备,随便帮他们销售货物,平老板可不止酒楼一个产业,他家能在汴京有名气,生意上自然不是小打小闹。

引娘淡定,其他人自然跟着淡定。

不过也是奇怪,以前听酿酒坊的伙计们讲,他们一看到纪彬东家胸有成竹,他们也跟着安心。如今刺绣坊竟然也成这样,只不过现在淡定的是引娘,她们照样安心。

他们这对夫妇俩,可真是厉害。

既然东家都说没事,那她们继续做呗,反正现在做出来的刺绣,只要不是瞎糊弄,都会按照等级售卖。

这些都已经有定制,大家心里明白的。

李裁缝也帮着管理绣娘们,还在帮引娘挑选合适的人去兴华府。

挑绣娘去兴华府这件事,众人早有耳闻,有想法的自然会跟过去,一个是教别人之后,还能得到刺绣坊给的钱财,二是在引娘身边露露脸,说不定有晋升的机会。

有些想法的人自然会主动报名。

这点根本不用纪彬操心,他只要去兴华府就好。

五月二十五,引娘生辰后五六天他才出发,之前来给引娘过生日的柴力都回海太城了,他还是没走,但最近真的要去一趟了。

走的时候,纪彬忍不住对引娘笑∶"可别太想我。"

引娘一听这话耳朵就红,只推着他离开。

纪彬又笑,带着陈乙先去趟邑伊县,之后再从邑伊县去兴华府。这是早就商量好了的。

不仅是纪彬自己想要走,兴华府作坊跟船运那边也在催他,甚至船厂李家也在催他。

应该是新船已经做好,只等着他过去呢,纪彬还让卢益赖亚在兴华府等他,明显请他俩帮忙检验船只。

出发之前还是要跟邑伊县新知县打个招呼的,新知县就是之前的主簿,因为程知县走的着急,破格提拔上来的。

主簿也是实在没想到,他虽然举人出身,但当时名次并不高,而且家世一般。否则能跟着当主簿吗。

谁想到时来运转,竟然让他遇到这种事。

这位叫牛吉人的主簿刚开始只是代理知县,春安城刺史,宿勤郡知府觉得他还不错,前段时间才正式任命,吏部也通过了。

毕竟只是个知县而已,不算特别严格。而且牛知县管得还不错嘛。

肯定不错啊!

无意得到这种好机遇,若还把握不住,对不起他之前读的书。

反正牛知县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这可是邑伊县啊!

不是什么穷得鸟不拉屎的县城,而是税收人口欣欣向荣的地方。甚至是为数不多有商会的地方啊。

又因为纪彬的原因,这里多了不少作坊,又是一大笔收税,托之前知县们的福,县城的路也是不错的。

官学慈幼院,一个比一个修缮得好,连留下的捕快捕头们都很得力。

他是捡了个大便宜啊!

周围多少同僚都羡慕他能在邑伊县当长官。

至于昌伊县到兴华府的那条路?还有什么说的,有钱有人,修啊。牛知县自然知道这条路的重要性。

所以纪彬跟牛知县聊天的时候,牛知县立刻透露了这条路的消息。

那就是路已经修好了,原本骑马要三四天时间的路,现在缩短了一半,就算是马车牛车走,也只用不到四天时间。

所以纪彬可以放心做生意。话虽然没有明说,可意思是这个意思。

纪彬自然失笑,但心里也是高兴的。

他走这段时日,邑伊县同样有发展,能不高兴吗。

拜别知县,纪彬陈乙骑马上路。

这一路果然如同生知县所说,修建得十分不错,道路宽敞,路也平坦。看样子是花了大力气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