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美人挑灯看剑 吾九殿 2167 字 2022-09-04

“乱七八糟那么多神,其实大部分都居住在中土十二洲之上,《古石碑记》将之载为“民神杂糅,不可方物”[1]。又说‘人之初,天下通,人上通;旦上天,夕上天,天与人,旦有语,夕有语’[2],就算神回到了天上,天人的距离还是很近。”

仇薄灯的声音很清澈,平时说话矜骄飞扬,但略微放低后,就会如静水从玄冰下慢慢流过,仿佛能从太古一直蜿蜒到现在。

是不知多少万年前的太古。

山河绵延,神和人手拉手走在天地之间,为友为邻。又有一座叫做“不周”的山,是上和下的□□,神离开地面回云中城去,人就登梯去拜访神。神和人的关系是那么好,白天人把思念的话说给云朵听,晚上风就把神的回应从高天吹到地面……

旦夕有语,神人不离。

“后来‘不周山折,天地相分’,这里的‘天地’指的应该不是苍穹和大地,而是神和人。因为从这一句话开始,《古石碑记》就没有再写‘云中城’的事了。云中城变成天外天了,以前城里的神,就成了现在的‘上神’。”

“这就是‘不周山折以分上下,天地不通后有方外’。”

于是再也没有被寄托于白云中的思念,再也没有藏在夜风中的应和。

天人相绝两茫茫。

“怎么会这样啊?”陆净忍不住喊道,“怎么、怎么不周山就折了,天地就不通了呢?”

明明一开始还杂然而居,旦夕相语。

“谁知道?”

仇薄灯把醒木丢还给左月生,随口应了陆净一句。

比起不周山怎么折的,神和人怎么翻脸的,仇薄灯更在意另外一件事。

现代神学家民俗家研究史前信仰的时候,经常发现在各地文明里都有“神和人从共处走向分离”这种说法。学术界提出的解释之一是:人有探寻世界来源的本能,不同的民族会依据观察的自然现象,创造出不同的神,赋予他们创世的能力。但神是不存在的,所以原始人便不约而同地想象出“神人分离”的故事来解释神的去向。

不周山折的古事印照着神人分离的假说。

看书时剧情的展开围绕叶仓这位主角升级打怪。但真实的世界却是座冰山,他从小说里读到的只是露出水面的一角,隐藏在水下的东西庞然如一片阴云。

就像……

啪啪啪!

“仇施主博闻强记!”不渡和尚噼噼啪啪地鼓掌,慷慨激昂,“所以,三位施主,你们难道就不好奇这天外天,到底要杀谁吗!只需要一万两黄金,惊天内幕带回家!过了这村就没这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左月生和陆净的一点小伤感瞬间被这二不着调的和尚冲散了。

“不就是师巫洛吗?”左月生翻了个白眼,“买你个头,还一万两黄金,我呸!”

“什么?”不渡和尚大惊失色,“怎么回事?这可是辛秘!”

陆净找到了点“原来我不是最蠢”的自信,吭哧吭哧就笑:“秃驴,你傻不傻啊?你要是说‘想不想知道百氏为什么伐巫族’,那说不定还能卖点钱,结果你自己都把最悬念的‘天外天’抖出来了……嘿,巫族最出名的那位,不就号称‘神鬼皆敌’吗?啧,就你这水平,去茶楼说书都没人听吧。”

不渡和尚一副悔之晚矣的样子:“贫僧着相!贫僧着相!”

“你也别相不相了。”仇薄灯笑着道,“你还是先说说,除了夔龙镯、三生花、九龙鼎,你还观了些什么。趁着我们几个身上闲钱还有,赶紧一并说出来,别婆婆妈妈地,让人付钱都付不利索。”

“仇施主不愧是榜首,果然慷慨!”不渡和尚喜形于色,随即又扼腕叹息,“哎哎!实不相瞒,贫僧这‘相观众生’修炼得不怎到家……现在只能观一人的一次过往,要不……施主我们常联系?下次观到了别的过往,再来……”

说着,不渡和尚露出个“心照不宣”的笑容。

左月生差点就想直接骂了。

——这死秃驴,感情还想长期敲诈啊?

不过,不渡和尚这么说,左月生还是信的。

“相观众生”虽说是佛宗一门极为玄奥高深的佛法神通,不过这门神通其实有点鸡肋……

它是佛宗那群秃驴,为了传播佛教研究出来的一门神通,一般是用来看凡人的过往,好知晓他们心中的执念,对症下药,以此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