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渡人前世身份是侯府的小侯爷,但家族在皇子夺位中站错了队,年满十六岁男丁皆斩首。小侯爷原本也是被斩首人之一,但他有一个大将军之子的知己少将军,冒着被牵连的风险用一个死刑犯偷梁换柱替代他,将他救下。

可少将军护得住他一时,却护不住他一世,经历过几次险些被发现后,少将军决定还是将他送离皇城,却不料,小侯爷未死一事被人告发,皇城皆是悬赏告示。少将军只能暂时将他转移,等到皇城风波稍平,小侯爷日日哀求少将军送他离开,少将军却为难一再推脱,最后小侯爷一咬牙,决定自己出城,恰好遇上将军府迎亲,少将军身着喜服骑在马上,对送上祝福的百姓抱以感激……

小侯爷隐在人群中离去,却被人当街认出,迫不得已直奔城门,在城门下遭遇围堵。

当他浑身是血战斗时,少将军纵马而来,他以为少将军是来救他,却不想,少将军手中长枪,却是送他最后一程。

阮安国让纪灵犀试戏的片段是隐在人群里的小侯爷和骑在马上的少将军对视和转身离开,这场戏没有台词,考验的是眼神、情绪和投入。

虽然小侯爷和少将军之间看起来基基的,事实上纪灵犀初看剧本时也的确这么认为,但傅天佑给他上了一课,在当时的背景下,“知己”代表的是一个理解自己有共同话题的人,古人常言“今生得一知己,足以”,可见“知己”难得。所以抛开基情想法,两人的友情已凌驾于其他感情之上。

所以当小侯爷看到少将军娶妻,并不是纯粹的愤怒,更不该是背叛,而是惊讶之后释然和祝福。

傅天佑的分析和纪灵犀的理解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但他决定按照傅天佑所分析的演绎,大不了拿不到角色,最差也就这结果。

然而,当他表演结束后,阮安国的神情却有些复杂。

阮安国故意在剧本上将人物性格写的模糊,更没有将人物情绪展示,但在纪灵犀之前他所挑选试镜的演员,每一个都演绎出了被背叛的愤怒和恨意。只有纪灵犀,即使演技尚显青涩,可纪灵犀真正给出了他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