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明宣帝眉宇颦了起来,似带着疑虑问:“澜儿来此作甚?”

众人这才惊觉,眼前的温雅青年,乃是他们奏请废止的摄国洛惊澜。

可为何看着她的模样,丝毫没有往日的半点媚色,反倒一身云淡风轻,不霁明月。

从前,他们尚且师出有名,将她置于死地;可如今,她再无一丝媚惑,又当拿什么作为借口,掀起妖祸江山的波澜?

“方才在殿外,不慎听了众臣们的言辞,惊澜自觉心中委屈,便想各位大臣好好赐教。”洛惊澜倾身一拱手,静静的站在大殿上。

yīn丞相的脸色瞬间一变,随后眸色yīn沉在她身上一闪即逝,口气带着几分凌盛之势:“素闻公主是敢作敢当之人,既然劫了死囚,又杀害朝廷重臣,那么按律便是当诛。公主殿下深明大义,也不想先帝的江山不稳,社稷动dàng。还请公主以身作则。”

苦殷的相劝饱含丝丝挑衅之意,洛惊澜轻抬步子走向他,在他面前咫尺迎上那双厌恶的目光,一脸温笑的道:“本宫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确实当诛,就请yīn丞相拿出证据来。”

yīn丞相看着她不惊不怒,秀逸无双的眉宇间一片平静温雅,不知为何心中忽然一悸。

他yīn鹜的眸子微微闪缩,随后越过她跪于大殿之上,痛心疾首的道:“陛下,户部尚书之子,礼部几位官员,以及常胜将军,守城军官,都是被摄国殿下陷害处决的。老臣所言,毫不虚假啊!”

“陛下,老臣也可作证,那张敬全家都挖去了眼珠子,断了阳根,成了不死不活的人彘。摄国殿下如此毒辣,实在难以担当监国重任,臣等恳请陛下将其废止!”

众口铄词的奏请声中,夹带一道低幽清冷的嗤笑。

温如止水的双眸轮回于清一色朝服的群臣之间,洛惊澜一步一步,轻悠的踏着步子,移到他们身边,轻道:“诸位大人煞费苦思,劳碌得双鬓都白了。且看看摄国,安然无恙的,站在大殿之上,真是辜负了诸位,于心有愧啊。”

yīn丞相有话梗在喉咙,想说却说不出一个字来,只听得她拍拍手掌,几名妇幼男子被禁军押上殿来。

那一对妇幼正是张敬的家眷,除了吓得有些哆嗦,浑身并未掉一块皮,缺一块肉,只是男孩甘愿净身做了太监。

而那几名男子,其中一人对常胜将军作恶的种种丑事揭发,并附有铁证;其中一人诉状户部尚书之子,qiáng抢民女,jianyín妇人;最后那些是获罪官员的亲眷,对所犯罪名供认不讳。

如此,每一桩每一件,都将她的罪名一一洗清。

未想她竟是有备而来,yīn丞相身子一怔,片刻之后,忽然沉着声音道:“先帝在时,曾令司天监推算过此女的命格。天象显示,此女乃灭国毁君之妖星降世,生来便是狐媚江山,魅惑朝纲的。

只要此女一日活着,江山便会不稳,朝纲便会不振,请陛下为了北洛江山,和先人心血,将这狐媚妖女斩杀示众!”

“这妖女离朝,江山平稳,朝纲有序,可这妖女才回来不到一月,朝中接连损失重臣,就连南疆之地也蠢蠢欲动,似有造反之意。天象所言,如今都一一验证了,再留着此女,只怕国将不存啊!”

三朝元老的大司空尚且如此激言,明宣帝眸色深沉的扫了眼众人,却是安安静静的,一言不发。

只见大司马与刑部侍郎暗下jiāo换眼神,后者俯身回道:“臣记得先帝病逝当年,摄国公主也如这般,立于朝堂之上,震慑君臣。只是当年的公主,一副媚骨,狐态尽露,倒与如今有些差异。臣也不信,眼前的殿下会祸及朝纲,除非……”

微微拉长的尾音,听得众人一脸焦急,急不可耐的追问道:“除非什么?”

他轻轻抬头,若有所思望着帝位上的人,迟疑的道:“除非眼前的,并非摄国殿下,而是有人冒名顶替。”

此言一出,不仅是满朝大臣,就连明宣帝也朝洛惊澜投去怀疑的眼神。

却仿佛看不见诸多打探怀疑的目光,洛惊澜平静面容不起半分波澜,任由着他们打量着,探测着,心里却是一阵冷笑,这么蹩脚荒唐的罪名都能往她身上扣,这群老臣是急疯了,逮着狗子就想跳墙。

但她倒要看看,如今的陛下,是个什么心思决断。

果不其然,明宣帝面带疑难,语气却是令人难以捉摸:“司马大人可有证据?没有把握的话,可不要乱说,否则,朕也救不了你。”

刑部侍郎即可伏在地上,谨小慎微的回禀道:“老臣不该擅自揣度,请陛下恕罪。”

“可怎么看着,眼前的也不像是当年狐气外露的那位,李侍郎也没说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