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瑟瑟幕+番外 社那 884 字 3个月前

“哎哟我的小祖宗啊,怎么还哭上了呢。”在宫里听闻这消息的时候,还尚未觉得如何,但在亲眼瞥见那小姑娘脸上的泪痕时,陈银心疼得连拍了好几下腿,恨不得自己上前替她哭去。

他也算是宫里的老人了,多年来操劳宫内大小事务,待皇帝忠心耿耿,建文帝膝下十几个儿女都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就连皇子们都要唤其一声“阿翁”。

而在这些年轻的主子里,与他最亲近的莫过于建文帝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儿宝和公主。

想当年,一连生了十几个儿子之后,渐渐上了年纪的建文帝本以为自己此生注定无女了,谁成想竟在花甲之年迎来了自己的小女儿。老来得子,又是唯一的女儿,这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出生之后,建文帝苦思了七日七夜,最终摒弃了那些满载寓意的名字,亲自为其选了明珠二字,其中掩藏不住的宠爱与珍视已无法用言语道矣。明珠,明珠,岂止是掌上明珠啊,这小女儿在皇帝心中恐怕比自己的眼珠子都要重要。

就连这婚事,这驸马爷,都是这个被娇纵多年的小公主自己选的啊。

“说什么美姬侍妾,这些没边的事您都是从哪儿听来的?别人的话不信,您还不信皇上吗?莫说当年定下婚事时约好了四十无子才纳妾,就算驸马爷四十岁的时候真的膝下无子,皇上他也绝不会舍得您受委屈啊!”陈银将话说得斩钉截铁,就差指天立誓了。

赵明珠心里也清楚,陈银身为御前的大总管,多年来为人一向圆滑妥帖,他既然敢在她面前将话说得这样死,那便意味着这是皇帝亲自授意的。最疼爱的她的父皇在通过旁人的口给她许诺,让她放心。

而她心里其实也是相信这些话的,早在当年订下婚约时,父亲便在私下里偷偷告诉过她,荣国公一家既是开国功勋又是三代单传,国公爷只想为儿子娶几个贤惠的妻妾延续血脉,无需用尚主的方式“光耀门楣”。若她执意嫁给傅知意,便要先给国公府一个传宗接代的许诺。不然这仗着皇权便要人家断子绝孙的做法未免太伤功臣的心,朝堂和民间会有怨声不说,后世的史书上恐怕也要给这昏庸的皇帝狠狠记上一笔。

但既然说好了四十,那便一定会等到傅知意四十岁再提此事。哪怕到了那时两人真的膝下无子,在这之前,也总能想出个稳妥的法子来。

说好了不会让妾室进门,就绝不会让这样的事发生。遍寻这偌大的汴京城,也只有宝和公主赵明珠有这样的底气。但她今日的愁容也并非全是装出来的,七分假里掺着三分真,这三分真不是来自那京中的流言,而是她亲耳听到了一些事。

“阿翁,我自是相信父皇的。可……可……”说着说着,姑娘又敛下了眼眸,一副想说又不愿说出口的模样。

陈银心下了然,抬眸瞥了那侍从们一眼,满屋子的人就这样悄声无息地退了出去,仿佛从未出现过似的。

澜澜因为一直被赵明珠拽着衣袖而得以留了下来,但也是低眉顺眼地站在那里,只当自己是个摆设。一时间屋子里寂静无声,小公主微微颤抖的声音听起来也更加清楚可怜。

“阿翁你也知道父皇疼我,每月都会指派太医院的医官们来为我调养身子。但这个月医官来得比往日都要早,甚至还未等驸马从江宁回来,便已经上门为我把了脉。这事不算蹊跷,我也未曾多想。但就在昨日我回宫探望父皇时,竟……竟听到高惠妃私下里与宫女说什么我不能生,父皇要给我府里送人了!”说到情急之处,赵明珠的眼泪便像外面的雨珠似的,连成串滚了下来,噼里啪啦的全砸在了陈银心上,急得对方连声安抚,忙解释道,“公主怎能因为这没头没尾的一句话就疑心皇上,您可是皇上心尖上的宝贝,说句不敬的话,这宫里宫外的皇子们又有哪个能与您相比。皇上他断不会委屈了您的。”

“那送人又是怎么回事?高惠妃在后宫威望极高,为人行事又一向谨慎,不是已经板上钉钉的事情,她怎么敢随意说出口?这事是不是已经满宫皆知,只瞒我一人了?”

装哭是赵明珠打小就会的绝技,眼泪说来就来,再加上她这双眼睛一哭就红,哭完之后肿得三五天都不会消,形容之凄凉,见者无不心疼。如今她已确信陈银定是瞒了自己一些事情,决心要问个清楚之后,更是哭得梨花带雨,真心实意。

在这独门绝技的攻势下,陈银果然招架不住,心想着皇帝也授意自己可以告诉公主真相,便咬了咬牙,gān脆地坦白了,“公主,您与驸马成亲四年无子,京中确实传出些流言,但皇上又怎会当真?您只知京中有流言,国公府也疑心此事,但却不知早在驸马去江宁之前,皇上他便派了太医来先为驸马诊脉,这……这不能生的人可不是您啊。”